[发明专利]多种纤维混配的纺纱加工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4017.3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6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董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凌龙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J1/00 | 分类号: | D02J1/00;D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张明利 |
地址: | 31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种 纤维 纺纱 加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多种纤维混配的纺纱加工装置及方法,加工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整平件,固定件上设有限位件,固定件上设有切割件,固定件上对称分布有夹紧件,固定件上设有紧压件,固定件上设有送料件,送料件上设有控料件,送料件上设有调节件;所述夹紧件包括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紧固连接有固定盘。本发明整平件高效的将褶皱的纺纱烫平,通过热辊滚压,整平效果好,减少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切割时先压紧,避免切割过程纺纱滑动,降低废品率,切割截面平整,质量高,夹紧件两次加紧,加紧稳固,减少转动时松动,配合送料件自动上料和调节件自动拉料,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叶轮式上料,保证逐一上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装置,具体是一种多种纤维混配的纺纱加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纺纱原就属于一项非常古老的活动,自史前时代以起,人类便懂得将一些较短的纤维纺成长纱,然后再将其织成布。所谓的纺纱,乃是取动物或植物性纤维运用加捻的方式使其抱合成为一连续性无限延伸的纱线,以便适用于织造的一种行为。
纱本身的捻度会使纤维自然而紧密的抱合在一起,因而非常有利织造或针织。其中纱的捻度与纱的直径有关,测量的方式是由每一寸纱中有几转来决定,并以低、中或高来表示,通常捻度愈高即纱的转数越多的,表示纱的强度愈好。低捻纱常用来制造平滑,光泽或柔软无光的织物;反之,具皱摺感或表面粗硬的织物则需要高捻纱来制造。现有纺纱加工通常将纺织成的纱布通过衬管卷成捆,在每次卷成捆后,需要人工更换衬管并紧固,操作繁琐,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增加企业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种纤维混配的纺纱加工装置及方法,通过第四电机带动叶轮转动,使送料筒内部的衬管拨出并落入第一夹紧缸的加紧轴支架,第一夹紧缸加紧衬管,第四液压缸推动第一夹紧缸进而带动移动;第三液压缸推动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移动,使夹紧盘顶压衬管端部,调节板插入衬管内,第三液压缸继续推动第一转动件移动,调节盘滑入调节槽内并推动调节板转动,使顶紧块顶紧衬管内壁,第二液压缸推动夹紧件上移,第一夹紧缸复位;将编织的纺纱沿上料板表面,从第一电动加热辊筒和第二电动加热辊筒之间穿过,从第一电动辊筒和第二电动辊筒之间穿过,搭于衬管上,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衬管转动缠绕纺纱,转动手轮调节挡板间距;卷料结束,第二电动缸推动压板压紧纺纱,第一液压缸推动切割件切割纺纱,切割件和紧压件复位,第二液压缸的输出轴收缩,将成卷纺纱放于转运件上,第三液压缸的输出轴收缩,带动,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后移,调节盘滑入凹槽内,第二弹性件拉动调节板合拢;第五电机和第五液压缸调节第二夹紧缸位置,使第二夹紧缸加紧切断的纺纱,并拉回搭于衬管上,重复卷料加工操作;整平件高效的将褶皱的纺纱烫平,通过热辊滚压,整平效果好,减少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切割时先压紧,避免切割过程纺纱滑动,降低废品率,切割截面平整,质量高,夹紧件两次加紧,加紧稳固,减少转动时松动,配合送料件自动上料和调节件自动拉料,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叶轮式上料,保证逐一上料。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多种纤维混配的纺纱加工装置,加工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整平件,固定件上设有限位件,固定件上设有切割件,固定件上对称分布有夹紧件,固定件上设有紧压件,固定件上设有送料件,送料件上设有控料件,送料件上设有调节件。
所述夹紧件包括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紧固连接有固定盘,固定盘上设有第三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的输出轴紧固连接有第一转动件,第一转动件上滑动设有第二转动件,第一转动件上阵列分布有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转轴,转轴上设有阵列分布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转轴紧固连接,另一端紧固连接有导向柱,导向柱上设有限位孔,转轴上阵列分布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有顶紧块,调节板上设有凹槽,凹槽上倾斜设有调节槽,转轴上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阵列分布有第二弹性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凌龙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凌龙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40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纤维织物整理的自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座椅拉动结构的检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