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芯结构及磁性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1755.2 | 申请日: | 2016-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5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军;卢增艺;章进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4 | 分类号: | H01F27/24;H01F27/28;H01F27/30;H01F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张燕华 |
地址: | 201209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磁性 元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芯结构和磁性元件。磁芯结构包括第一磁盖、第二磁盖、至少两个绕线柱和至少一公用边柱。至少两个绕线柱和至少一公用边柱,设置于第一磁盖与第二磁盖之间,且至少两个绕线柱与公用边柱相对设置,公用边柱朝向至少两个绕线柱的侧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出部,至少一个第一凸出部朝向相邻两个绕线柱之间的空隙方向延伸。
本发明是中国专利申请号为ZL201610353368.5(母案)、发明名称为”磁芯结构和磁性元件”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芯结构和磁性元件。
背景技术
随着开关电源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源产品朝着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通常对于较大功率的电源,磁性元件在其中占有相当大比例的体积、重量与损耗。为了配合电源产品的有效开发,磁性元件的磁芯形状通常都需要进行客制化设计,这将对电源产品的开发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相关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高性能的磁芯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本发明磁芯结构的磁性元件。
本发明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磁芯结构,包括第一磁盖、第二磁盖、至少两个绕线柱和至少一公用边柱。至少两个绕线柱和至少一公用边柱,设置于所述第一磁盖与所述第二磁盖之间,且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与所述公用边柱相对设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绕线柱为电感磁柱,至少另一个所述绕线柱为变压器磁柱;变压器绕组的原边绕组与电感绕组由同一绕线围绕所有绕线柱绕设而形成,所述绕线包括串联连接的多段绕组,其中,至少一段绕组仅包围所述变压器磁柱,至少一段绕组包围所有绕线柱,在对应于电感磁柱的绕组部分形成电感绕组,在对应于变压器磁柱的绕组部分形成原边绕组;其中,该同一绕线的出线方向与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出线方向位于该第一磁盖或该第二磁盖的相邻侧面,所述相邻侧面的长度不同。
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设置于所述第一磁盖和第二磁盖其中之一上,所述至少一公用边柱设置于所述第一磁盖和第二磁盖其中之一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中的一个或多个绕线柱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跑道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中至少一个所述绕线柱为电感磁柱,至少另一个所述绕线柱为变压器磁柱。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公用边柱朝向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的侧面包括至少两个曲面,所述至少两个曲面与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一一对应,相邻两个曲面连接处形成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朝向相邻两个所述绕线柱之间的空隙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曲面在所述第一磁盖或第二磁盖上的投影呈圆弧形、部分椭圆形或部分跑道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出部朝向相邻两个所述绕线柱之间的空隙方向延伸至一虚拟面或超过该虚拟面,所述虚拟面是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的朝向所述公用边柱的侧面形成的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公用边柱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第二凸出部,两个所述第二凸出部对应于所述第一磁盖或所述第二磁盖的两端部,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延伸方向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电感磁柱上开设有一第一气隙,所述至少一变压器磁柱上开设有一第二气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气隙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气隙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17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