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钩尾框用热轧圆钢的热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1364.0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1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惠治国;郑超;卜向东;宋振东;张凤明;黄禄璐;陈镇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8 | 分类号: | C21D1/18;C21D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全成哲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钩尾框用 热轧 圆钢 热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钩尾框用热轧圆钢的热处理工艺,所用的热处理样品为稀土微合金化25MnCrNiMoA钩尾框用热轧圆钢,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热处理:(1)淬火:将粗加工后的稀土微合金化25MnCrNiMoA钩尾框用热轧圆钢毛坯样放入加热炉中,升温至880℃~910℃,保温50min,然后用水进行淬火;(2)回火:将淬火后的样品放入加热炉,加热到580℃±20℃,保温90min,然后将样品取出,进行水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钩尾框用热轧圆钢的热处理工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低温冲击韧性和淬透性,进而显著提高钩尾框用钢的整体寿命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钩尾框用热轧圆钢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钩尾框用热轧圆钢的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钩尾框是铁路车辆车钩缓冲装置中的重要配件。只有保证钩尾框有足够的强度和低温冲击功,才能满足其在恶劣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轧态的稀土微合金化25MnCrNiMoA钩尾框用热轧圆钢的组织为珠光体和少量铁素体。强度和韧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必须通过热处理进行奥氏体化来提高其强度和低温韧性。因此,制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来保证稀土微合金化25MnCrNiMoA钩尾框用热轧圆钢具有良好的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稀土微合金化25MnCrNiMoA钩尾框用热轧圆钢的相变点进行研究,发现稀土微合金化25MnCrNiMoA钩尾框用热轧圆钢的热处理奥氏体化温度应控制在880~910℃为佳,选择冷却速度较高的水作为淬火介质,可获得高强度和高硬度。回火温度应控制在580℃左右为佳。回火温度对材料的性能影响较大,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降低,塑性、韧性提高,在580℃左右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钩尾框用热轧圆钢的热处理工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低温冲击韧性和淬透性,进而显著提高钩尾框用钢的整体寿命和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钩尾框用热轧圆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淬火:将粗加工后的钩尾框用热轧圆钢毛坯样放入加热炉中,升温至880℃~910℃,保温50min,然后用水进行淬火;
(2)回火:将淬火后的样品放入加热炉,加热到580℃±20℃,保温90min,然后将样品取出,进行水冷。
进一步的,所述钩尾框用热轧圆钢为稀土微合金化25MnCrNiMoA钩尾框用热轧圆钢。
进一步的,将粗加工后的稀土微合金化25MnCrNiMoA钩尾框用热轧圆钢毛坯样放入加热炉中,升温至880℃,保温50min,然后用水进行淬火;将淬火后的样品放入加热炉,加热到580℃,保温90min,然后将样品取出,进行水冷。
进一步的,将粗加工后的稀土微合金化25MnCrNiMoA钩尾框用热轧圆钢毛坯样放入加热炉中,升温至890℃,保温50min,然后用水进行淬火;将淬火后的样品放入加热炉,加热到590℃,保温90min,然后将样品取出,进行水冷。
进一步的,将粗加工后的稀土微合金化25MnCrNiMoA钩尾框用热轧圆钢毛坯样放入加热炉中,升温至910℃,保温50min,然后用水进行淬火;将淬火后的样品放入加热炉,加热到600℃,保温90min,然后将样品取出,进行水冷。
进一步的,热处理后的钩尾框用热轧圆钢的力学性能如下:屈服强度≥850MPa,抗拉强度≥950MPa,延伸率≥16%,断面收缩率≥55%;-40℃冲击值KV2≥50J,各类非金属夹杂物均≤1.5级;当C≤0.25%时,距淬火端面11mm处的硬度值≥30HRC,当0.28%≥C>0.25%时,距淬火端面11mm处的硬度值≥33HRC。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13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