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永磁电机的带齿轨牵引功能的列车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1201.2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9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丁晓静;蒋思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朝丝暮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1/04 | 分类号: | B61C11/04;B61C9/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永磁 电机 带齿轨 牵引 功能 列车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永磁电机的带齿轨牵引功能的列车及其使用方法,属于交通牵引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和横板,外壳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横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车轨,第一安装架位于第二安装架的内侧,第二安装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永磁电机和变速箱,永磁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变速箱的输入端,变速箱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车轨之间设置有双面齿轨,且双面齿轨与横板固定连接,实现驱动外壳移动,通过双面齿轨的设计,增强永磁电机的输出作用,大大提高外壳在前进过程的动力和爬坡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牵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永磁电机的带齿轨牵引功能的列车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永磁电动机以永磁体提供励磁,使电动机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加工和装配费用,且省去了容易出问题的集电环和电刷,提高了电动机运行的可靠性;又因无需励磁电流,没有励磁损耗,提高了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永磁同步电动机由定子、转子和端盖等部件构成。定子与普通感应电动机基本相同,采用叠片结构以减小电动机运行时的铁耗。转子可做成实心,也可用叠片叠压。电枢绕组可采用集中整距绕组的,也可采用分布短距绕组和非常规绕组。
永磁电机经常作为动力源,尤其在在现代交通领域中,列入观览列车,通过永磁电机驱动观览列车在山间行驶,为游客提供优美风景,但是,由于观览列车常常需要山间行驶,少不了需要爬坡,现有的通过列车车轮带动列车移动,在爬坡情况时,车轮与车轮的摩擦力不足,有可导致溜车的危险情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永磁电机的带齿轨牵引功能的列车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列车爬坡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永磁电机的带齿轨牵引功能的列车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外壳和横板,所述外壳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横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车轨,所述第一安装架位于第二安装架的内侧,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永磁电机和变速箱,所述永磁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变速箱的输入端,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车轨之间设置有双面齿轨,且双面齿轨与横板固定连接,所述双面齿轨的左右两侧均啮合有齿轨轮,所述齿轨轮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均转动贯穿外壳的下内壁并向上延伸,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两个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均转动贯穿外壳的左右端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转轴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车轮,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第一转轴之间设置有动力加强机构,所述动力加强机构和联动机构之间设置有行星齿轮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防溜车机构,所述防溜车机构和第二转轴均与联动机构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三转轴、第四转轴、大齿轮、小齿轮和第二斜面齿轮,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均转动贯穿第一安装架并向两侧延伸,所述大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三转轴的圆周表面,且大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小齿轮固定连接于第四转轴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二斜面齿轮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斜面齿轮固定连接于第四转轴的左右两端。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面齿轮,所述第二斜面齿轮分别与第一斜面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动力加强机构包括第五转轴、链轮和链条,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第五转轴转动贯穿于竖板并向两侧延伸,所述链轮设置有三个,所述链轮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五转轴远离第二安装架的一端和第一转轴的圆周表面,所述链条传动连接于链轮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辅助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钢盘和内齿轮槽,所述辅助板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架的左端,所述第二安装架转动贯穿辅助板并向外延伸,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三转轴的圆周表面,所述从动齿轮设置有三个,所述从动齿轮均转动连接于辅助板左端,且从动齿轮均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钢盘固定连接于第五转轴的右端,所述内齿轮槽开设于钢盘的左端,所述从动齿轮均与内齿轮槽相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朝丝暮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朝丝暮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1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抗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压饼式吹泡机上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