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喷雾装置及用于连续制备微胶囊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1018.2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1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杰;唐石云;太志刚;朱瑞芝;刘志华;蒋昆明;向能军;夏建军;韩莹;何沛;刘春波;杨晨;杨继;苏钟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3/04 | 分类号: | B01J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陈有业;任永利 |
地址: | 6502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雾 装置 用于 连续 制备 微胶囊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喷雾装置,包括如下部件:喷雾罐(G);多个喷嘴(P),布置在所述喷雾罐(G)内壁的上部;每个喷嘴分别外接喷雾管(T);多个搅拌桨(M),其中至少有一个搅拌桨布置在所述多个喷嘴的上部或下部,其中至少有一个搅拌桨布置在所述喷雾罐(G)的下部。本发明还公开了种使用所述的多喷雾装置用于连续制备微胶囊的方法。使用本发明的装置可以连续进行微胶囊的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的包封率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香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喷雾装置及用于连续制备微胶囊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胶囊以天然或合成、半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囊壁,将包埋物包裹在其中形成的壳核结构。包埋在聚合物载体中的物质可以缓慢释放,提高了有效成分的利用率、作用时间及稳定性。
挥发香味物质多具有挥发性强和易氧化变质的特点,微胶囊可有效的保护香味分子的稳定性,通过调控温度、囊壁材质和囊壁上的微孔大小,就能使香味物质以不同的释放速率由内经囊壁微孔扩散到囊表面,释放出香气成分。
香味物质微胶囊多以物理法制备,主要包括复凝聚法、单凝聚法和喷雾干燥法等。其中,复凝聚法是将两种或几种高分子材料作为壁材,将香味物质分散到壁材中,在改变定温度、pH值或无机盐等条件,壁材发生静电作用使其溶解度降低,壁材凝聚包裹形成微胶囊;在常温下操作,包合率和产率较高。喷雾干燥法先制备香味物质和壁材混合乳液,然后将乳化液在干燥器内进行喷雾干燥,壁材受热后形成网状结构,并将香味物质包裹于网孔中形成微胶胶囊;受热时,香味物质因分子热运动而透过“网孔”释放出来;喷雾干燥法一般在100-300℃内进行,适合包合性质稳定性的芯材,而对于挥发性强的香味物质不一定适合。单凝聚法是将挥发香味物质分散在一种高分子壁材中制成乳液,在高速分散条件下制备均匀乳液,调pH值,加入离子化盐,降低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度,并保持成囊的高盐度,凝聚然后将香味物质包裹于其中成微胶囊;单凝聚法采用单壁材,包合率高,常温操作,操作简便,适合香味物质的包裹和工艺的扩大化生产。目前单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相关文献报道有:刘军等在“负载香茅油微球驱蚊织物的制备及释放性能研究”中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并优化了工艺方案,明胶浓度为2%时,明胶香茅油微球的产率、包封率、载油量及释放速率都达到较高值;其中香茅油的释放率与微球的粒径相关,微球粒径越小,被包覆物质的释放面积越大,释放率越高。
以上的复凝聚法、单凝聚法和喷雾干燥法等制备方法均得到的微胶囊,均能保持香味分子的稳定性,在一定温度下可稳定释放香气成分。制备方法简便,易工业化生产。但是,以上制备方法均为间歇式操作,可操控性不强,无法进行微胶囊的连续制备;并且制备得到的微胶囊包封率不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喷雾装置及使用该多喷雾装置用于连续制备微胶囊的方法。使用本发明的多喷雾装置可以连续制备微胶囊,并且得到的微胶囊包封率明显提高。本发明的装置操作简便易行,易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多喷雾装置,包括如下部件:
喷雾罐G;
多个喷嘴P,布置在所述喷雾罐G内壁的上部;每个喷嘴分别外接喷雾管T;
多个搅拌桨M,其中至少有一个搅拌桨布置在所述多个喷嘴的上部或下部,其中至少有一个搅拌桨布置在所述喷雾罐G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喷嘴为偶数个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其中两两相对。
优选地,所述多个搅拌桨为2个,其中布置在所述多个喷嘴上部或下部的搅拌桨为第一搅拌桨M1,布置在所述喷雾罐G下部的为第二搅拌桨M2。
优选地,所述第一搅拌桨M1和第二搅拌桨M2为共有搅拌轴M,所述搅拌轴M上连有驱动装置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10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