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架桥景观植被自动灌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0659.6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3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时强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架桥 景观 植被 自动 灌溉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架桥景观植被自动灌溉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壁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底座的上部内壁对称开设有L形腔,所述底座的上部内壁对称开设有滑腔,所述滑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驱动部件,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底座在位于通风孔的上下内壁共同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内壁嵌设有磁体,所述转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驱动扇,所述底座的下部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除尘部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驱动扇、毛细管和喷头等结构,磁性活塞将气体挤压到L形腔内,将毛细管内的液体吸出撕裂成雾化的小水珠,接而从喷头内喷出,对景观植被进行喷洒灌溉,金属板在静电引力作用下对灰尘进行吸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景观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架桥景观植被自动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高架桥、立交桥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是为了保证交通互不干扰,而在道路、铁路交叉处建造的桥梁,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交通繁忙地段。
在高架桥的两侧往往会放置部分景观植被,但是目前对这类景观植被的灌溉往往是需要人工去高架桥上进行灌溉,在行车道上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人工操作效率低下,同时高架桥上车辆行驶过程中扬起的灰尘较多,也影响了驾驶者和灌溉工人的吸入空气质量,严重的会诱发呼吸性疾病。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架桥景观植被自动灌溉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灌溉效率低下且具有安全隐患,扬尘较多对人体有危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架桥景观植被自动灌溉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架桥景观植被自动灌溉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壁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底座的上部内壁对称开设有L形腔,所述L形腔通过多个毛细管和储水腔固定连通,所述底座的上部内壁对称开设有滑腔,所述滑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对景观植被进行灌溉的驱动部件,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底座在位于通风孔的上下内壁共同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内壁嵌设有磁体,所述转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驱动扇,所述底座的下部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对高架桥灰尘进行吸收的除尘部件。
在上述的高架桥景观植被自动灌溉系统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通过弹簧弹性连接的磁性活塞,所述滑腔通过软管和L形腔固定连通,每个所述L形腔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喷头。
在上述的高架桥景观植被自动灌溉系统中,所述L形腔内固定连接有弧形块,所述毛细管贯穿弧形块后和L形腔连通。
在上述的高架桥景观植被自动灌溉系统中,所述除尘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凹槽内的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轮,所述底座的底部内壁开设有空腔,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轮,所述第二锥形轮和第一锥形轮啮合连接。
在上述的高架桥景观植被自动灌溉系统中,所述转杆侧壁均布有三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为弧形结构。
在上述的高架桥景观植被自动灌溉系统中,所述凹槽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接地板,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正电板,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刮板。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通过设置驱动扇、毛细管和喷头等结构,驱动扇带动转轴上的磁体转动,推动磁性活塞在滑腔内密封滑动将气体挤压到L形腔内流通,在流通到固定连接有弧形块的位置气体流速加快,将毛细管内的液体吸出,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撕裂成雾化的小水珠,接而从喷头内喷出,对景观植被进行喷洒灌溉,这个灌溉的过程是只要有车流通过即可产生灌溉操作,虽每次喷洒灌溉的水体量不多,但是持续时间周期长,以达到对景观植被的灌溉要求;
2、通过设置金属板、正电板和接地板等结构,转杆转动带动多个金属板转动,首先使得金属板上带负电,在静电引力作用下对灰尘进行吸附,接而再进行电子中和,使得金属板不带负电呈电中性后和刮板相抵接触,刮板将灰尘刮落进行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时强,未经李时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0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