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溶地区的多元信息约束智能层析静校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0322.5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1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孙章庆;韩复兴;王雪秋;刘明忱;高正辉;曾昭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立文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溶 地区 多元 信息 约束 智能 层析 校正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岩溶地区的多元信息约束智能层析静校正方法,一、读入岩溶地区实际地震数据、卫星地表高程数据、近地表调查数据、小折射数据、微测井数据等多元数据和先验信息;二、采用多元数据融合分区多尺度构建岩溶地区初始速度模型;三、计算网格单元的射线长度及各接收点的理论走时值;最后,计算最终静校正量,并输出静校正结果。本发明解决了长期以来岩溶地区地震数据处理中静校正难的问题。能最大程度降低反演的多解性,让反演过程在明确的地质意义控制下进行;最大程度降低因初至拾取不准确引起的走时层析的不准确,进而能获得更准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并最终获得更准确的静校正量。提高了岩溶地区地震勘探的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区地球物理油气勘探方法,尤其是综合利用多元数据解决复杂区地震数据处理中静校正困难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岩溶地区的多元信息约束智能层析静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岩溶地区在油气和非常规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地震勘探技术是探明这些资源的重要技术支撑。但是,由于受近地表复杂地震地质条件的影响,地震数据处理在该区域通常面临着很多挑战。静校正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首先急需解决的难题,因为它对该区域其它地震数据处理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量文献调研表明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岩溶地区的静校正技术。实际上,岩溶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最重要的是对近地表复杂地震地质条件的适应性问题。关于复杂区近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问题,《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年公开了杨海申等的“复杂区三维折射静校正技术与应用效果”,该文通过折射初至拾取、折射层段划分、折射速度分析等一系列步骤提出了一种三维折射静校正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复杂地表条件;《石油物探》2006年公开了陈世军和张建中的“初至波射线层析成像在复杂区静校正中的应用”,该文通过初至射线层析的共轭梯度反演方法来计算静校正量;《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公开了张继国和刘连升的“复杂区初至层析反演静校正”,该文通过初至层析提高近地表速度建模的精度,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年公开了王志刚等的“复杂近地表区综合长波长静校正方法”,该文通过综合利用线性化近地表速度求取的非线性问题、模型参数替代法、初至走时拟合技术等专门解决长波长的静校正问题;《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公开了张林等的“复杂近地表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研究”,该文基于射线理论,利用走时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试算表明该方法在复杂山前带区进行静校正有效;《石油物探》2019年公开了王立歆和林伯香的“复杂近地表探区静校正量的地表一致性融合技术”,该文为了实现不同静校正量的优势互补,提出了一种具有地表一致性特点的分区分频段静校正量融合技术。以上研究工作都充分说明了复杂近地表条件下静校正问题的严重性,也在复杂区取得了一定的静校正效果。但是,这些研究工作都没有专门综合性的针对着岩溶地区静校正面临的问题,如:近地表复杂结构的精细描述与网格剖分、适应复杂网格的射线追踪、速度模型构建的反演方法的精度与可靠性等。鉴于此,本发明将从多元数据和先验信息出发,提出一种针对岩溶地区的多元信息约束智能层析静校正方法,意在建立一种专门面向岩溶地区的层析静校正方法,以便很好地解决该区域静校正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基于多元数据很好的解决岩溶地区静校正难的问题,为岩溶地区其它地震数据处理效果的改善打下基础。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岩溶地区的多元信息约束智能层析静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读入岩溶地区实际地震数据、卫星地表高程数据、近地表调查数据、小折射数据、微测井数据多元数据和先验信息;
b、采用多元数据融合分区多尺度随机建模方法构建岩溶地区复杂近地表初始速度模型,并采用近地表可变网格剖分该速度模型;
c、在可变网格中通过射线追踪方法,计算反演模型空间中各网格单元的射线长度以及各接收点的理论走时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03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