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形PET遮光圈结构及成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9536.0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0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捷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08;B32B33/00;B32B3/24;B32B37/00;B32B38/04;B32B38/00;G03B1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灵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8 | 代理人: | 肖丽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形 pet 遮光 结构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形PET遮光圈结构,具有圆形的片本体,片本体的中心设置有透光孔,透光孔为扩口状,所述片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遮光层、第一PET层、中间层、第二PET层和第二遮光层,第一遮光层的内径为D1,第一PET层的内径为D2,中间层的内径为D3,第二PET层的内径为D,第二遮光层的内径为D5,且内径D1内径D2内径D3内径D4内径D5。本发明提供的该遮光片采用五层结构,再分别对不同层形成不同的直径,可以防止多余光线反射进入取景器内,提高成像质量,本发明提供的遮光片成型工艺,通过三次成型,形成至少不同的内径的内壁,进而使成型的遮光片防止多余光线反射进入取景器内,提高成像质量,成型质量好,易于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装置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异形PET遮光圈结构及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遮光片,又称之为挡光片,在摄像机、手机摄像头等领域中作为必须的遮光元件,其目的在于避免杂散光进入取景器内而影响成像的质量,用于摄像头中的挡光片,又叫光阑、遮光圈、麦拉片等,这种挡光片的厚度一般为0.025至0.012mm之间,其中心孔为通光孔。事实上光线间并不是总保持平行的照射,在光线内部因为强弱的不同,光线也会形成交叉,所以中心孔的边壁总会对光进行反射,部分会进一步进入取影器内。
目前,在遮光片领域中,主要核心工艺是如何降低中心孔的边壁反射,通常先是通过冲裁中心孔,然后在中心孔内喷涂吸光涂料来吸光并少射,这种现有技术通常只能一定程度地降低光反射,且随着摄像头使用时间的延长(例如手机、ipad、摄像头等使用时间通常在三年以上),涂料容易发生自行脱落等缺点,从而因遮光片而影响摄像头成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形PET遮光圈结构及成型工艺,本遮光片结构能够大幅降低光反射至取景器中,而该金属层的遮光片采用的成型工艺不但易于批量化成型,而且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对影像头成型造成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异形PET遮光圈结构,具有圆形的片本体,片本体的中心设置有透光孔,透光孔为扩口状,所述片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遮光层、第一PET层、中间层、第二PET层和第二遮光层,第一遮光层的内径为D1,第一PET层的内径为D2,中间层的内径为D3,第二PET层的内径为D,第二遮光层的内径为D5,且内径D1内径D2内径D3内径D4内径D5。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层为碳素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均为油墨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金属层的遮光片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成型步骤:
S1、在第一PET层上表面涂覆第一遮光层,下表面涂覆中间碳素层;
S2、在中间碳素层的下表面粘接第二PET层,并在第二PET层下表面涂
覆第二遮光层,形成遮光带;
S3、将遮光带进行冲切以形成单个的遮光片本体;
S4、将遮光片本体进行预冲孔形成扩口状的工艺孔;
S5、将遮光片本体置于溶液中对扩口状的工艺孔中的PET层进行表面溶解成型。
进一步的,在S5步骤中,所述溶液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锂。
进一步的,所述溶解成型包括第一次成型、第二次成型和清洗,所述第一次成型的氢氧化钾溶液浓度为50%,温度为40℃;所述第二次成型的氢氧化钾溶液浓度为40%,温度为35℃,第二次成型后将遮光片本体进行残余清洗。
进一步的,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异形PET遮光圈结构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成型包括第一次成型、第二次成型和清洗,所述第一次成型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35%,温度为40℃;所述第二次成型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30%,温度为35℃,第二次成型后将遮光片本体进行残余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捷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捷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95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齿状PET遮光圈结构及成型工艺
- 下一篇:一种长线盘自动缠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