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T和核磁共振辅助定位标识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9246.6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1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熊洁;羊丹;张正义;胡亚茜;罗婷;赵俐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34/2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贺理兴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t 核磁共振 辅助 定位 标识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CT和核磁共振辅助定位标识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有开口的壳体和安装部,所述壳体通过安装部安装在人体表面,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至少两层光源采集层和控制中心,每层所述光源采集层包括若干一一对应设置的光源发射器和光源接收器,所述光源接收器和光源发射器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两侧,所述光源接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中心的出入端,相邻的所述光源采集层中的光路成α角设置,0°<α<9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和核磁共振辅助定位标识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腰带和贴合部,所述贴合部上下设有开口,且所述贴合部的开口和所述壳体的开口同轴设置,所述腰带设置在所述贴合部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T和核磁共振辅助定位标识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水平传感器,所述水平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水平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中心的输入端;还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定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中心的输入端。
4.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CT和核磁共振辅助定位标识点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辅助定位标识点装置通过腰带固定在患者身上;
S2:启动光源采集层上的若干光源采集层中的光源发射器;
S3:将穿刺针穿过壳体上的开口、穿过光源采集层;
S4:通过不同层的光源采集层中的光源接收器来检测穿刺针穿过的位置,由于不同层中光路在竖直平面内的不平行设置,根据若干层中的光源接收器之间接收的数值,计算出穿刺针的相对于光源采集层的倾斜角度和进入位置;
S5:第二次通过穿刺针穿刺时通过S4的数据来反馈进行穿刺针的辅助定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T和核磁共振辅助定位标识点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采集层的数量不小于12层,相邻光源采集层之间光路之间竖直投影的转角为3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T和核磁共振辅助定位标识点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5步骤前还设有步骤S4.1:通过水平传感器来计算出穿刺针相对于CT或核磁的水平高度和倾斜角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CT和核磁共振辅助定位标识点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S5步骤还包括:在第二次穿刺的时候,通过S4.1的步骤来辅助定位穿刺针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T和核磁共振辅助定位标识点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6:通过不同层的光源采集层中的光源接收器中的检测时间差,来判断穿刺针的下针的速度,再依次计算出下针的深度,辅助定位二次下针的深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CT和核磁共振辅助定位标识点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7:将S1~S6中的检测和计算数据传输给终端,通过终端模拟出穿刺针运动的3d模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CT和核磁共振辅助定位标识点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d模型可以提前根据CT或者核磁设备扫描出来,扫描出来后计算下针位置,根据模拟计算的下针位置来辅助定位穿刺针,所述壳体内还报警装置,当穿刺针偏离预设下针位置后发出警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924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