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WBAN数据实时加密传输的超轻量级加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7574.2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4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庞宇;赵鸿毅;刘挺;赵汝法;肖青;刘勇;柳耀勇;马萃林;杨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重庆两江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9/08;H04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wban 数据 实时 加密 传输 轻量级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WBAN数据实时加密传输的超轻量级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发送端采用SHA256设计身份认证算法向接收端发起证书请求,同时生成基于物理层协议服务数据提取的随机数kpara1和kpara2,作为私钥参数;
S2:由参数配置模块设置Logistic混映射参数μ和Kent映射参数α,使用Logistic映射和Kent映射组合产生混沌序列Pi;
S3:由参数配置模块为MD5函数设置初始值后,发送端与接收端同时对kpara1和kpara2进行散列,生成私钥Salt;
S4:私钥Salt与混沌序列Pi进行异或处理得到传送密钥S,通过发送节点向接收端进行传输;
S5:混沌序列Pi对明文流Mi进行加密生成密文流Mp,通过发送节点向接收端进行传输;
S6:接收端对传送密钥S通过已有的私钥Salt进行异或得到混沌序列Pi;
S7:接收端使用混沌序列Pi对Mp进行解密得到明文流Mi;
S8:当接收端解密不成功时,向发送端发送数据错误请求,在对同一数据包三次错误请求之后,两端物理层协议服务数据随机数清零,并且发送端重新发送证书请求,重复步骤S1~S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WBAN数据实时加密传输的超轻量级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
采用SHA256设计身份认证算法,完成安全信道的生成,并在硬件上进行验证;安全信道生成后对物理层服务数据PSDU中的物理帧主体MAC Frame body选取前4个字节作为随机数,其中每2个字节生成随机数作为私钥参数,两个私钥参数相互扰动后生成私钥;私钥参数Kpara的计算如公式1所示:
其中第i个体征信号在t时间内函数d(t)提取随机数为n,当其长度小于两个字节时约定由1011进行补位;
对随机数增加基于位交换的操作,这里约定两种位交换模式分别是异前同后位交换,同前异后位交换对该随机数进行位交换操作,经过位交换后的新的两个随机数将作为私钥参数,相互扰动后生成所需的密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WBAN数据实时加密传输的超轻量级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
Logistics映射表示如式4:
xn=μ*xn-1(1-xn-1) (4)
其中μ是非线性强度控制参数,x(n)代表第n次迭代后状态变量的值;当μ∈[3.5699456,4],x(n)∈[0,1]且n∈N,系统处于混沌状态;
Kent映射定义如式5:
其中y(n)为Kent映射函数,α是控制参数,当0.4α0.5且yn-1∈[0,1]时,系统处于一个理想的混乱状态;读取体征数据形成数据矩阵;根据参数配置模块设置Logistics映射参数μ和Kent映射参数α;根据生成的混沌序列构造异构子混沌矩阵CML和CMR;结合两个子混沌矩阵生成混沌加密矩阵CM;在原始数据矩阵I和混沌加密矩阵CM中执行XOR运算以及置乱扩散后,生成最终的混沌序列P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重庆两江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邮电大学;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重庆两江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75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用除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视频虚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