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7570.4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4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田新娇;藕启胜;张强;裴晨星;柳静献;裴有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5/00;G01N5/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丽丹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级 除尘 系统 过滤 性能 测试 实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及其方法,包括颗粒发生单元、第一管道、测试单元、气流调节单元。颗粒发生单元用于产生经过滤料的颗粒;第一管道通过管路连接颗粒发生单元,供颗粒流动,第一管道上设置有主管中和器,测试单元一端连接第一管道且内部安装有过滤颗粒的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为平板式,另一端密闭;气流调节单元用于抽吸第一管道和测试单元中至少一者内的气体来调整颗粒的流量,且致使滤料在自身两侧产生压力差。平板式滤料省去打褶工艺,提高了实验效率,且经过滤料的颗粒流量可调节,提高不同环境下的实验数据,提高实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在许多场所空气中颗粒污染物浓度高,高浓度的颗粒物易加快滤料的阻力增长速率,使得高效滤料寿命缩短、更换频率增大,涉及到高效滤料较高的成本及内燃机、燃气轮机等设备停机引起的经济损失。为了延长高效滤料寿命,由低效初级滤料和高效主级滤料组成的两级过滤系统普遍应用于建筑物中央空调过滤系统、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等进气过滤系统中。
但目前对两级过滤系统中初级滤料对主级滤料的压降、寿命、容尘量等过滤性能影响及机理等认识不足。在实际的应用中,初级和主级滤料通过打褶增加其过滤面积,从而降低其过滤风速。当前现有技术下的实验室两级实验装置是采用打褶滤料进行实验研究,且分为手动打褶和机器自动打褶。其中,手动打褶滤料的方法存在误差相对大、密封性差、前期准备工作时间长、不易安装和更换滤料等缺陷;机器自动打褶所用的打褶过滤器具有打褶面积大的特点,但在进行多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时,需滤料实验样品多,而打褶滤料样品过滤面积大,为达到一定终止压降,所需粉尘、盐颗粒、油颗粒等气溶胶颗粒物多,导致实验测试时间长,且实验过程中的参数调整,导致实验测试系统稳定性下降。因此,给实验研究人员造成了很大工作压力,无法高效稳定可靠完成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试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来适应实验研究下的环境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级除尘系统滤料过滤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包括:
颗粒发生单元,其用于产生经过所述滤料的颗粒;
第一管道,其通过管路连接所述颗粒发生单元,供颗粒流动,同时使得不同颗粒混合均匀,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主管中和器,所述主管中和器促使处于所述第一管道内的颗粒达到玻尔兹曼电荷平衡,从而达到与大气环境中颗粒物实际带电相同的状态;
测试单元,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且内部安装有过滤所述颗粒的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所述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为平板式,所述初级滤料先于所述主级滤料过滤所述颗粒,所述测试单元能够检测经过滤料的前后压力差值,另一端密闭;
气流调节单元,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相对所述测试单元一侧和测试单元上,用于抽吸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测试单元中内的气体来调整所述颗粒的流量,且致使所述滤料在自身两侧产生压力差;
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颗粒发生单元向所述第一管道输送颗粒,控制所述主管中气体湿度,控制所述气流调节单元调节颗粒流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二管道,其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且经由所述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按照所述颗粒经过顺序依次分成为首级管、中级管和尾级管,所述气流调节单元至少连接中级管和尾级管中的至少一者;
压差计,其通过管道连接在所述初级滤料和主级滤料的其中一者或两者的两侧管道上,用于测量两点的流体压力差值;
密封单元,其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尾级管一端的活塞,以及驱动所述活塞密封用的驱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75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