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变电站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7378.5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6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岳林;张轶权;徐笑非;姚亮亮;黄波;乔军;张照琨;黄哲;熊祖兵;吴雄俊;杨培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4H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林杨 |
地址: | 2000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变电站 清水 混凝土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具体为全地下结构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本发明通过对清水混凝土施工环节:测量放线、钢筋制安、模板工程、混凝土浇筑工程、模板拆除,清水混凝土成品养护等各个环节的工艺优化,改进的工艺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全地下结构饰面混凝土施工难度大、外观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提高了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一次达标的目的,及时控制和复核施工产生的误差,缩短施工工期,节省返修成本,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变电站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清水混凝土是建筑现代主义的一种表现手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美感的追求也更加的丰富多样,清水混凝土直接采用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不再有任何涂装、贴瓷钻、贴石材等工序,表面有着最自然的光泽,极具装饰效果,其肌理、质感具有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艺术效果,表现混凝土的一种素颜的手法。
清水混凝土已从机场、道路、桥梁等现浇工程,推广应用到了工业与民用装配式建筑领域,越发凸显对其施工工艺精益求精的需求,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简约及环保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成本在工程是工成本中所长比例越来越高,也要求建立施工现场及时检测项目及方法,确保单次涂装的质量,减少重涂次数,降低清水混凝土全寿命周期维护费用,降低工程总造价。
地下变电站的开挖深度一般在17m~25m左右,本工程为全地下户内变电站,总深度达11m,承受建筑荷载较大,因此全站采用筏板基础,厚度达1.3m;同时,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耗的规定,地下室主体结构工程全部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减少湿作业与混凝土表面抹灰,节约资源消耗,降低工程成本。
清水混凝土工艺作为变电站工程的主要工艺,其具有表面光滑、色泽均匀及朴实美观等明显优点,但由于清水混凝土对浇筑质量、浇筑外形等均有较高要求,通过对已施工地下变电站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情况的实地调查,发现在饰面清水混凝土观感控制施工中对表面平整度、表面气泡、装饰眼设计、模板接缝、光洁度把握不理想。清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在建设单位的高要求下如何通过技术及质量管理手段进行混凝土一次成活已成为一大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变电站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解决传统施工方法存在质量控制难度大问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①模板接缝处加固强度不足;②装饰堵头选型不合理;③模板平整度偏差不符合要求。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地下变电站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一:测量放线;
步骤二:钢筋制安,采用防锈镀锌铅丝,绑扎头弯向钢筋骨架内部,避免接触模板,采用颜色与模板一致的塑料垫块,确保外观质量;
步骤三(1):模板的选材与设计,(a)采用镜面顶级红模板;(b)采用柔性塑料装饰堵头,在装饰堵头面加贴15mm海绵圈垫;(c)固定模板的对拉螺杆孔眼采用柔性塑料,以便拆模时减少对混凝土表面的损毁;
步骤三(2):模板的测试与安装,(a)采用模板平整度检测仪进行检测;(b)根据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模板预安装,对模板进行编号,确保模板正式安装时能对号入座,精准定位使用;(c)将柱模、墙模、梁模等按序吊装拼接就位,明缝、蝉缝处均夹密封条,安装穿墙夹紧螺栓,垂直模板接缝采用3条木枋加固,新旧砼交接处水平接缝在原方案的基础增多1条短木枋加固,加大木枋与模板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模板支撑体系的刚度;(d)模板内表面均匀涂刷优质水溶性脱模剂,脱模剂涂刷后由专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e)使用模板支撑体系受力变形的限位装置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刚度和精度进行调节,从而对模板支撑体系受力形变量进行精准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73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