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芯组件、电芯模组、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6725.2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4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周龙;郭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海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03 | 分类号: | H01M50/503;H01M50/528;H01M50/533;H01M50/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唐菲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模组 电池 使用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电芯组件、电芯模组、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一种电芯组件,包括电芯和转接件。电芯包括第一极性极片、第二极性极片、设置于第一极性极片和第二极性极片之间的隔膜,多个第一极性极片的极耳错位叠层设置形成具有导电部的极耳结构。转接件与导电部电连接。本申请错位叠层设置极耳使得每片极耳露出部分导电面,通过转接件与极耳端部连接实现电流的引出。该电芯组件不需要转接焊,降低了对极耳的损坏。转接件与极耳的接触面积大,较大程度保证了极耳的过流能力,提高了极耳的散热能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电芯组件、电芯模组、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锂离子电池采用直焊或转接焊的方式将正、负极极耳引出。直焊或转接焊方式的焊接面积小,容易出现虚焊现象,增大电池内阻,增加了电池的能量损耗。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焊接处极耳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极耳胶封装处漏液,增加了安全风险。同时在超声焊接过程中,容易使集流体处金属屑飞溅至极耳胶和电芯主体上,飞溅到极耳胶处的金属屑因瞬间高温粘结在极耳胶上,无法清除,在后续电芯封装后,使极耳与铝塑膜外壳导通产生短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电芯组件、电芯模组、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通过转接件直接与极耳的导电部连接实现电流的引出,以提高电芯和电池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组件,包括电芯和转接件。电芯包括第一极性极片、第二极性极片、设置于第一极性极片和第二极性极片之间的隔膜,多个第一极性极片的极耳错位叠层设置形成具有导电部的极耳结构。转接件与极耳的导电部电连接。
本申请错位叠层设置极耳使得每片极耳露出部分导电面,通过转接件与导电部连接设置实现电流的引出。该电芯组件不需要转接焊,降低对极耳的损坏。同时转接件与极耳的接触面积大,较大程度保证了极耳的过流能力,提高了极耳的散热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接件与每个极耳的端部的导电层电连接。
由于极耳结构为阶梯结构,转接件与每个极耳的端部连接能够较大程度保证与转接件与极耳的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极耳由根部向外延伸的尺寸定义为极耳的长度,极耳的表面在垂直于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定义为宽度,极耳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多个第一极性极片的极耳依次错位叠层设置形成极耳结构。
错位堆叠尺寸相同的极耳能够形成两个导电部,且导电部对称,保证每个极耳的电流的引出。相比一个导电部的极耳结构,提高了极耳的过流能力和过流的可靠性,提高了极耳的散热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极耳包括基膜和设置于基膜两侧表面的导电层,每个极耳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露出部分导电层,多个极耳的同一侧的导电层的露出部分形成第一导电部,另一侧的导电层的露出部分形成第二导电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均与转接件电连接。
本申请采用复合集流体极耳,复合集流体极耳两侧的导电层无法电连接,该结构使得每个极耳两侧的导电层均能够与转接片接触,较大程度保证了极耳的过流能力,提高了极耳的散热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接件包括电连接的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第一转接片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导电面,第二转接片具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导电面,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一导电面与第一导电部电连接,第二导电面与第二导电部电连接。
该结构分别对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进行引流,提高极耳的过流能力。该结构将极耳压合在第一转接片与第二转接片之间,能够保证极耳的稳固性,进而保证极耳的导电部与转接片的导电面的良好接触。进一步地,第一转接片与第二转接片之间的空隙小于极耳的厚度,保证极耳的导电部与转接片保持较好的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接件还包括用于紧固的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第一转接片与极耳结构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海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海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67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磁结构的少槽多极永磁同步电机
- 下一篇:一种电动滚筒用少槽多极永磁同步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