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臭氧反应池尾气资源化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5712.3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9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朱羽廷;夏博宇;吴宜全;纪威;夏艺珺;王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50;C02F1/78;C02F7/00;C02F3/28;C02F101/10;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余莹 |
地址: | 20008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反应 尾气 资源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臭氧反应池尾气资源化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臭氧反应池尾气通入臭氧接触池,同时臭氧接触池内通入污水;尾气经过臭氧接触池一次利用后,进入复氧消毒池,并向复氧消毒池内加入次钠;经过臭氧接触池预氧化后的污水进入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排出部分尾气;经过生物氧化后的污水进入反硝化滤池,得到的反硝化后污水进入复氧消毒池;复氧消毒池内排出的尾气重新进入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二次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完全通过尾气来供氧;复氧消毒池内排出的尾水中水回用或用于生态补水。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使臭氧尾气完全复用,无需尾气破坏装置,大大节省能耗,尾气中的臭氧资源化利用用于尾水消毒,减少了消毒药剂的投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氧反应池尾气资源化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各类污水深度处理或难降解污水处理工艺中,臭氧接触氧化是最常用的工艺之一。该工艺虽然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是在工艺排放的尾气中还有大量未反应的臭氧,该部分臭氧必须采用高能耗的加热方式对其破坏,这不仅没有有效利用臭氧资源,而且大大增加了该工艺的运行成本;特别是当臭氧投加量较大时,尾气中的臭氧浓度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厂区空气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另一方面,对于采用液氧源或富氧源的臭氧接触氧化工艺而言,尾气中含有高浓度氧气,这部分气体直接排放也导致了氧气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本发明开发了一种臭氧反应池尾气资源化利用方法,使得尾气中的臭氧和氧气均成为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资源,大大减小了难降解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完全复用,无需尾气破坏装置,大大节省能耗的臭氧反应池尾气资源化利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臭氧反应池尾气资源化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来自液氧源臭氧发生器组的臭氧反应池尾气通入臭氧接触池,同时所述臭氧接触池内通入污水;
2)所述尾气经过臭氧接触池一次利用后,进入复氧消毒池,并向复氧消毒池内加入次钠;
3)所述步骤1)中经过所述臭氧接触池预氧化后的污水进入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排出部分尾气;
4)经过生物氧化后的污水进入反硝化滤池,得到的反硝化后污水进入所述复氧消毒池;
5)所述复氧消毒池内排出的尾气重新进入所述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二次利用,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完全通过尾气来供氧,无需额外设置空气鼓风机,所述曝气生物滤池溶解氧上升显著,大大提高了有机物氧化和氨氮硝化反应速率;
6)所述复氧消毒池内排出的尾水中水回用或用于生态补水。
进一步地,所述臭氧反应池尾气为臭氧氧气混合气。
进一步地,所述臭氧接触池内通入的污水为经过生化二级处理后的海产品污水。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中的COD浓度为90-120mg/L。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通入的臭氧反应池尾气投加量为20-30mg/L,尾气中氧气浓度约80-95%。
进一步地,所述臭氧接触池内通入的污水为反渗透浓缩及软化澄清后的钢铁行业污水。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中的COD浓度为300mg/L。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通入的臭氧反应池尾气投加量为100mg/L,尾气中氧气浓度约90-98%。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经过一次利用后的尾气在不设置尾气破坏装置的情况下,尾气中臭氧去除率95-99%,完全用于反硝化后污水的消毒,而且反硝化后污水中的溶解氧由0-0.5mg/L显著上升至6-8mg/L,复氧情况优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57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