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新型定向运动打卡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222205.4 申请日: 2021-02-28
公开(公告)号: CN112994262A 公开(公告)日: 2021-06-18
发明(设计)人: 徐维傲;叶晴;董洪芳 申请(专利权)人: 金陵科技学院
主分类号: H02J50/10 分类号: H02J50/10;H02J7/00;H04B5/00;G08B7/06
代理公司: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代理人: 蒋昱
地址: 210000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无线 充电 技术 新型 定向 运动 打卡 装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新型定向运动打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控制电路、可充电锂电池(6)、无线充电接收线圈(7)、外壳(9)和底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9)和底座(10)内有控制电路、可充电锂电池(6)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7),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电路模块(1)、NFC通信模块(2)、计时电路模块(3)、声光报警模块(4)和供电模块(5),微处理器电路模块(1)与NFC通信模块(2)连接,供电模块(5)分别与微处理器电路模块(1)、NFC通信模块(2)、计时电路模块(3)和声光报警模块(4)连接,供电模块(5)连接可充电锂电池(6),可充电锂电池(6)与该装置后部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相连,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7)采用平面螺旋线圈,作为ICPT系统的耦合线圈,线圈安装在装置后面外壳的槽内,并建立PS型单管逆变ICPT技术系统等效模型进行优化: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7)优化设计如下:

(1)PS型单管逆变ICPT系统主电路拓扑,Uin为直流输入电压,LT和LR分别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CT为原边电路并联补偿电容,CR为副边电路串联补偿电容,Cin和Co分别为输入滤波电容和输出滤波电容,M为耦合线圈间互感,Ro为阻性负载;

根据互感等效原理,可得PS型单管逆变ICPT电路等效模型,UCT是Uin逆变后发射线圈并联补偿电容两端电压,RL为整流器、滤波器和等效负载RO折算到虚线位置的等效电阻,ZRF为二次回路阻抗和互感抗反映到一次侧的等效阻抗,UTR为接收线圈产生的互感电压,rT和rR分别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交流内阻,IT为流经LT的电流,IR为流经LR的电流:

无线充电系统互感模型进行分析,系统的传输效率为:

式(1)表明,系统的传输效率与线圈间互感成正比,与发射、接收线圈的等效内阻成反比;

(2)综合考虑互感与线圈内阻对传输效率的影响,引入强耦合系数的概念:

其中:k为耦合系数;QT为发射线圈的品质因数;QR为接收线圈的空载品质因数:

进一步整理可得,

运用均值不等式对式(5)求解,当且仅当:

RL为最优负载,此时系统传输效率取得最大值:

(3)由式(5)~(7)可知,不同负载条件下,系统传输效率与强耦合系数的关系是:增大强耦合系数,可以有效的提高传输效率,随着强耦合系数的增大,对于传输效率的提升作用越来越小;强耦合系数较大时,负载变化对传输效率的影响不明显,选择强耦合系数作为优化目标,在给定传输距离下,对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间的尺寸匹配关系进行分析;

(4)由于平面螺旋线圈的品质因数较高,磁场分布较为均匀,选择平面螺旋线圈作为ICPT系统的耦合线圈;

其中,x1为线圈的外半径,x2为线圈的内半径,为线圈的平均半径,两同轴放置的单匝平行线圈,其互感大小由诺依曼公式推得:

其中,

式中:xi为接收线圈半径;xj为发射线圈半径;d为两耦合线圈圆心间距;K(n)、E(n)分别是具有模式n的第一类、第二类椭圆积分;

(5)两同轴放置的多匝平行线圈,其互感大小可由多组不同半径的单匝环形线圈间互感叠加而得,若发射线圈的匝数为NT,接收线圈的匝数为NR,则平面螺旋线圈间互感表示为:

平面螺旋线圈的等效内阻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欧姆电阻rohm和辐射电阻rrad,各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ω为线圈的自谐振角频率;σ铜的电导率;l为导线长度;a为利兹线半径;N为线圈的匝数;为线圈的平均半径;λ为工作频率下所对应的波长;

(6)欧姆电阻和辐射电阻的大小与系统工作频率有关,在100kHz的工作频率下,辐射电阻远小于欧姆电阻,将式(10)、(11)代入式(2),构造出强耦合系数kQ关于发射线圈平均半径接收线圈平均半径以及传输距离d的目标函数:

(7)强耦合系数kQ随发射线圈平均半径的变化曲线,可知随着发射线圈平均半径的增大,强耦合系数kQ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存在唯一的使kQ取得最大值,越大,kQ取得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越大,强耦合系数kQ取得峰值时,发射线圈平均半径总是略大于接收线圈平均半径

(8)选择平面螺旋线圈作为接收线圈,根据流经接收线圈电流大小,选用0.1mm×200股的利兹线绕制;

强耦合系数kQ取得最大值时发射线圈的平均半径为7.0cm,建立发射、接收线圈的有限元模型,保持平均半径不变,改变发射线圈外半径,仿真得出不同平均半径下互感M随着发射线圈外半径xT1的变化曲线,将互感M的仿真数值代入式(2)、(3),即可得到耦合系数k与强耦合系数kQ随着发射线圈外半径xT1的变化规律:耦合系数k和强耦合系数kQ取得最大值时对应的发射线圈尺寸不同,发射线圈外半径xT1=9cm,内半径xT2=5cm时,强耦合系数kQ取得最大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陵科技学院,未经金陵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22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