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重数据验证的二维码密码验证系统及验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16269.3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6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开生;张蓉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K7/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敏强 |
地址: | 71002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重 数据 验证 二维码 密码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重数据验证的二维码密码验证系统,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摄像头、键盘模块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语音装置、显示模块连接,电源为控制器、摄像头、语音装置、显示模块供电。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重数据验证的二维码密码验证系统的验证方法。本发明有效降低了使用二维码时出现的“误扫”问题带来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维码识别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重数据验证的二维码密码验证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基于多重数据验证的二维码密码验证系统的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用户在出示二维码时,被他人“误扫”的情况越来越多,因用户需要提前打开要扫描的二维码,在使用时没有注意周围的情况,导致二维码被有心人“误扫”。如果二维码的识别过程中,限定某个方向放置的二维码才是有效的,且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二维码的识别,将会大大减少二维码被“误扫”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重数据验证的二维码密码验证系统,有效降低了使用二维码时出现的“误扫”问题带来的危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重数据验证的二维码密码验证系统的验证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基于多重数据验证的二维码密码验证系统,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摄像头、键盘模块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语音装置、显示模块连接,电源为控制器、摄像头、语音装置、显示模块供电。
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特点还在于,
控制器的输出端还与蜂鸣器连接。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多重数据验证的二维码密码验证系统的验证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摄像头对用户提供的二维码进行图像采集,将采集的图像传送给所述控制器进行图像处理;
步骤2、控制器对经步骤1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判断,判断二维码放置的方位是否正确,如果二维码放置方位正确,蜂鸣器响,否则,语音装置提示:二维码方位不正确;
步骤3、其次判断二维码是否在有效时间内,如果在有效时间内,蜂鸣器响,否则,语音装置提示:二维码已失效;
步骤4、最后,对二维码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如果身份信息有效,蜂鸣器响,否则,语音装置提示:身份验证失败。
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控制器进行图像处理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1、灰度处理:
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摄像头采集的二维码图像进行灰度处理,将绿色、红色、蓝色三种颜色分别加以不同的权值计算得到最后的灰度值,进而得到灰度处理后的图像;
步骤1.2、滤波处理:
采用中值滤波对步骤1.1得到的图像进行去噪处理,采取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灰度值选取,将选定区域内所有点的像素值按顺序排列,选择这些像素值的中值作为结果,再以此结果值作为中心点继续滑动,完成对整个图像的平滑处理;
步骤1.3、二值化处理:
采用局部自适应阈值法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区分步骤1.2得到的图像中的二维码和背景区,让整幅图像呈现黑白状态;
步骤1.4、校正处理:采用透视变换对步骤1.3得到的二维码图像进行校正,得到标准水平状态的二维码图像。
步骤1.3具体如下:
将步骤1.2得到的图像平均分为k*k的区域,计算各自图像灰度的平均值avg[i],i=1,2,...,k*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62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