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级式余热回收自给照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9940.1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7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陈永强;刘彦君;朱涛;王姜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H02J7/32;F21S9/02;F21S9/04;F21V23/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级 余热 回收 自给 照明 系统 | ||
1.一种两级式余热回收自给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LED射灯、LED装饰灯带(50)、高功率LED芯片(60)、离子风发生装置(84)、热沉(81)、一级温差发电器(70)、二级温差发电器(82)、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100)、蓄电池(110)和多层压电陶瓷变压器(120);LED射灯包括灯本体和底座(40),所述高功率LED芯片(60)、离子风发生装置(84)、热沉(81)、一级温差发电器(70)、二级温差发电器(82)设置于底座(40)内部;LED装饰灯带(50)置于底座(40)外部;所述热沉(81)连接一级温差发电器(70)的冷端,所述一级温差发电器(70)的热端与高功率LED芯片(60)的发热面连接;所述热沉(81)连接二级温差发电器(82)的热端,二级温差发电器(82)的冷端与LED射灯外部空气接触;一级温差发电器(70)利用高功率LED芯片(60)与热沉(81)之间的温差进行发电,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供LED装饰灯带(50)工作;二级温差发电器(82)利用热沉(81)与LED射灯外部空气之间的温差进行发电,一方面将热能转化电能存储在蓄电池(110)中,另一方面调节一级温差发电器(70)的发电功率;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84)用于产生离子风对热沉(81)进行强制对流散热;所述热沉(81)用于对高功率LED芯片(60)进行散热,同时热沉(81)还分别作为一级温差发电器(70)的冷端和二级温差发电器(82)的热端;热沉(81)上装有温度传感器以检测热沉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热沉(81)的温度,温度传感器、蓄电池(110)和多层压电陶瓷变压器(120)均通过信号线连接控制模块(100);离子风发生装置(84)包括针电极、网电极、圆形盖板以及导流腔;导流腔为环形腔体,在导流腔的上部设有圆形盖板,针电极固定在圆形盖板上;在导流腔的底部安装有网电极;针电极和网电极分别连接多层压电陶瓷变压器(120)的正极和负极,由蓄电池(110)作为电源为多层压电陶瓷变压器(120)供电,通过调节针电极、网电极之间的电压,进而产生不同强度的离子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余热回收自给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100)根据温度传感器所采集的温度信号分别控制蓄电池(110),多层压电陶瓷变压器(120)和离子风发生装置(84)的工作启停;多层压电陶瓷变压器(120)连接离子风发生装置(8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余热回收自给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电极的材质为钨钢,呈八边形阵列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级式余热回收自给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针电极尖端与网电极之间的间距为5mm,网电极接地,功率为1W左右。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两级式余热回收自给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100)的温度控制的策略为:
在控制模块(100)中设置热沉(81)温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连接热沉(81)的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100),当热沉(81)的温度低于下限值,此时二级温差发电器(82)的发电量通过蓄电池(110)储存,离子风发生装置(84)不工作,热沉(81)自然对流散热;当热沉(81)的温度达到上限值,控制模块(100)通过控制蓄电池(110)经多层压电陶瓷变压器(120)为离子风发生装置(84)供电,通过多层压电陶瓷变压器(120)提高离子风发生装置(84)内针电极与网电极之间的电压,开启离子风发生装置(84)对热沉(81)进行强制对流换热,增大一级温差发电器(70)的温差,提高一级温差发电器(70)的温差发电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两级式余热回收自给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温差发电器(70)与LED装饰灯带(50)之间通过升压稳压电路(90)连接,升压稳压电路(90)是DC-DC升压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两级式余热回收自给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灯本体由反射银碗(10)、配光镜(30)、灯罩(20)和灯泡构成,反射银碗(10)内表面镀铝,配光镜(30)覆盖在反射银碗(10)的一端端面上,反射银碗(10)的另一端端面上且该端面与底座(40)通过螺丝相连,灯罩(20)罩在反射银碗(10)外部且灯罩(20)也与底座(40)通过螺丝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99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