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7788.3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7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金正贵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通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3275;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刘宁军 |
地址: | 518128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电路 显示装置 | ||
一种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其中,输出电路(AM)具有输出端子、连接到输出端子的反转输入端子、被输入灰度级基准电压(Vk)的非反转输入端子、以及包含第1晶体管(Mp)和第2晶体管(Mm)的多个差动晶体管对,差动晶体管对的两个晶体管的控制端子能够通过开关控制而改接到非反转输入端子和反转输入端子。在灰度级基准电压(Vk)发生变化时,将至少1个第1晶体管(Mp)或至少1个第2晶体管(Mm)的控制端子与非反转输入端子相连,将其余的第1晶体管(Mp)及第2晶体管(Mm)的控制端子与反转输入端子相连,从而降低非反转输入端子的负荷,提高输出端子中的电位收敛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和具备驱动电路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或具备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面板等显示用驱动器IC(驱动电路)由于近年来面板的高清晰化、支持倍速驱动等而需要使输出延迟越来越高速化。
图9是示出现有的源极驱动电路的图。图10是示出源极驱动电路中的选择电路22和伽马电路24的构成的电路图。
如图9所示,现有的源极驱动电路包含:DA转换器23、伽马电路24以及解复用器(Demultiplexer)25。该源极驱动电路进行分时地驱动多个源极线S1、…、Sr的多路驱动。
伽马电路24将256个灰度级基准电压V0~V255分别经由256个基准电源总线BL1~BL256提供给DA转换器23。此外,在此处的说明中,为了简化,将“灰度级基准电压”称为“基准电压”。
DA转换器23具有选择电路22和多个源极放大器AM1~AM171。选择电路22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D1~D171的灰度级值中的每一灰度级值,从由伽马电路24提供的基准电压V0~V255中选择一个基准电压,将该基准电压提供给源极放大器AM1~AM171中的每一源极放大器。
解复用器25基于选择信号SEL1~SEL18将从源极放大器AM1~AM171各自的输出节点Q1~Q171输出的电压分时地分配给源极线S1~S3078。
图10示出选择电路22和伽马电路24的构成例。配置在选择电路22的左右两侧的伽马电路24为了输出基准电压V0~V255而包含将高电位侧电压VH与低电位侧电压VL之间进行分割的电阻元件RA1~RA257及电阻元件RB1~RB257。电阻元件RA1~RA257之间的节点和电阻元件RB1~RB257之间的节点连接到共用的基准电源总线BL1~BL256。并且,对基准电源总线BL1~BL256分别输出基准电压V0~V255。
选择电路22具有连接到多个源极放大器AM1~AM171中的每一源极放大器与基准电源总线BL1~BL256中的每一基准电源总线之间的开关S1-1~S171-256。开关S1-1~S171-256各自基于图像数据D1~D171的灰度级值中的每一灰度级值而被控制为导通/截止。例如,在图像数据D171是127灰度级(与基准电压V127相应)的情况下,仅开关S171-128导通,其它开关S171-1~S171-127、S171-129~S171-256截止。由此,基准电压V127被提供给源极放大器AM171的输入节点U171。
图11~图13是用于说明图9及图10所图示的现有的源极驱动电路的问题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在现有的源极驱动电路中显著产生上述问题的情况的图。
在现有的源极驱动电路的情况下,例如在图像数据D1~Dn各自的灰度级值全部是1灰度级(与灰度级基准电压V1相应)的情况下,n个源极放大器AM1~AMn的输入节点U1~Un全部电连接到灰度级基准电压V1要输出到的基准电源总线BL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通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通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77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