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6731.1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2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祥;黎加纯;王荣豪;许文杰;韩磊;陈敬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8 | 分类号: | E04B5/38;E04B5/48;E04C2/04;E04C2/06;E04C2/30;E04C2/38;E04C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3 | 代理人: | 遆俊臣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预应力 叠合 楼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包括底板和受压肋,所述受压肋呈长条状,数条受压肋平行设置在底板之上,所述受压肋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数组锚固钢筋,每组锚固钢筋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受压肋的两侧,所述锚固钢筋一端嵌入至受压肋之中,另一端通过二次浇筑与底板固定连接。本发明在保证了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同时,减少建材用量,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叠合楼板绝大部分采用钢筋桁架叠合板,钢筋桁架叠合板存在明显的缺陷:1、混凝土底板最小厚度为60mm,自重大,造价高;2、抗裂能力低,运输及吊装过程中容易开裂或折断。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叠合楼板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使其既减少材料用量又增加了构件整体抗裂性能,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从而克服现有的叠合楼板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包括底板和受压肋,所述受压肋呈长条状,数条受压肋平行设置在底板之上,所述受压肋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数组锚固钢筋,每组锚固钢筋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受压肋的两侧,所述锚固钢筋一端嵌入至受压肋之中,另一端通过二次浇筑与底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底板内设置有预应力钢丝。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钢丝的抗拉强度为1570MPa或1570MPa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受压肋的侧壁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地间隔设置数个贯通的梯形孔,用于穿管。
进一步地,所述梯形孔的开孔尺寸以及间隔尺寸均模数化。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钢筋围合成矩形环状,在矩形环的中部进行90°弯折使矩形环上半周竖直而下半周水平,锚固钢筋上半周嵌入至受压肋之中,下半周嵌入至底板之中,实现受压肋与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钢筋沿受压肋的纵向,布置间距为300mm。
进一步地,所述受压肋采用抗压强度等级为C60或C60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预制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厚度为30mm~35mm。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与传统的钢筋桁架叠合楼板相比,底板的厚度更小,构件混凝土用量减少29%,钢筋用量减少10%,节省建材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2、在现场施工时,传统的钢筋桁架叠合楼板的整体厚度为底板60mm+现场后浇70mm,本发明底板35mm+现场后浇85mm,楼板总厚度减少了10mm,可降低建筑物的地震力和基础造价;
3、构件重量减少29%,减少运输成本和碳排放,减少工地塔吊工作量;
4、刚度比常用的钢筋桁架叠合板增加了6.6%,抗裂性能远好于普通叠合板,运输过程和现场使用过程无裂缝产生。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的横向截面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纵向截面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受压肋;3-锚固钢筋;4-高强预应力钢丝;5-梯形孔;6-电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67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