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保鲜控制方法、装置及冰箱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6691.0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3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何丽娜;刘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9/00 | 分类号: | F25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 保鲜 控制 方法 装置 冰箱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食品保鲜控制方法、装置及冰箱。其中,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放入食品的操作时,对间室进行降温;在降温过程中实时监测所述食品的温度;根据所述食品的温度变化及温度持续时长,自动确定所述食品的冰点和/或过冷点;按照所述食品的冰点和/或过冷点对所述食品进行贮藏。本发明基于间室降温过程中食品的温度变化及温度持续时长,能够自动确定放入间室的食品的冰点和/或过冷点,进一步将间室温度自动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进行食品贮藏,实现食品冰温或超冰温贮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无需用户手动输入贮藏温度或食品名称,简化用户操作难度,避免了用户输入的温度不合适导致食品结冰影响保鲜期的情况,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保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食品保鲜控制方法、装置及冰箱。
背景技术
食品(如果蔬、肉类等)在适宜的温度下储存是保鲜的关键,在不出现冻结的情况下,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冰温技术是在0℃以下冰点以上温度储存,一般将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温度区域定义为“冰温带”。超冰温技术是在冰温技术上发展起来的,相比于冰温,超冰温技术进一步降低储存温度,将储存温度设置在冰点以下过冷点以上。食品温度在降温至冰点以下而未出现冻结的下限温度为过冷点(破坏点)。这种将食品储存温度设置在冰点以下,过冷点以上但仍然保持未冻结状态的过冷却状态的温度区域称为超冰温带。超冰温储存果蔬能大大减弱果蔬的呼吸强度、抑制果蔬微生物生长,但又能保持细胞活性,延长保鲜期,保持果蔬品质。
但是不同食品的冰点或过冷点温度不一样,传统冰温或超冰温装置需要用户手动输入冰点或过冷点温度,或者,手动输入食品名称来获取对应的冰点或过冷点温度,从而确定食品的储存温度,操作繁琐,用户体验感差。
针对现有技术中冰温或超冰温保鲜操作繁琐,用户体验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食品保鲜控制方法、装置及冰箱,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冰温或超冰温保鲜操作繁琐,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品保鲜控制方法,包括:当检测到放入食品的操作时,对间室进行降温;在降温过程中,实时监测所述食品的温度;根据所述食品的温度变化及温度持续时长,自动确定所述食品的冰点和/或过冷点;按照所述食品的冰点和/或过冷点对所述食品进行贮藏。
可选的,根据所述食品的温度变化及温度持续时长,自动确定所述食品的冰点和/或过冷点,包括:若所述食品的温度下降到第一温度后,在所述第一温度的预设偏差范围内持续预设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温度为所述食品的冰点;若所述食品的温度下降到第二温度后,又升温至第三温度,且在所述第三温度的预设偏差范围内持续预设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二温度为所述食品的过冷点,确定所述第三温度为所述食品的冰点。
可选的,在根据所述食品的温度变化及温度持续时长,自动确定所述食品的冰点和/或过冷点之后,还包括:停止对所述间室继续进行降温,并记录所确定的所述食品的冰点和/或过冷点。
可选的,按照所述食品的冰点和/或过冷点对所述食品进行贮藏,包括:根据所述食品的冰点和/或过冷点确定所述食品的贮藏温度;控制所述食品的温度达到所述贮藏温度;其中,所述食品的冰点+预设值<所述贮藏温度<0+预设值,或者,所述食品的过冷点+预设值<所述贮藏温度<所述食品的冰点+预设值。
可选的,按照所述食品的冰点和/或过冷点对所述食品进行贮藏,包括:若在放入所述食品之前所述间室内已经存放有食品,则根据已有食品的冰点和/或过冷点以及刚放入的食品的冰点和/或过冷点,确定最终的贮藏温度,并按照所述最终的贮藏温度对间室内的食品进行贮藏。
可选的,在按照所述食品的冰点和/或过冷点对所述食品进行贮藏之前,还包括:启动所述间室内的加热装置,对所述间室进行升温;当所述食品的温度升温至预设温度时,关闭所述加热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66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介孔结构的碳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压力模块配置结构及压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