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配位双金属有机框架Co/Fe-I1A二维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6082.5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4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曾燃杰;党岱;吴传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83/00 | 分类号: | C08G83/00;C25B1/04;C25B11/085;C25B11/09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郭帅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配位 双金属 有机 框架 co fe i1a 二维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属于电催化分解水制氧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配位双金属有机框架Co/Fe‑I1A二维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钴盐和铁盐为中心金属源,有机配体同时含有咪唑环氮原子和羧基,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得到双配位双金属有机框架Co/Fe‑I1A二维纳米片,钴离子、铁离子分别与咪唑环氮原子、羧基形成稳定的配位键,并使同种类的配位键交替分布,所形成的Co/Fe‑I1A框架中多种配位类型具有协同作用,双金属的双配位作用使得有机框架的结构更均匀、稳定,能够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电催化产氧性能,在电解水产氧反应中能够产生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催化分解水制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配位双金属有机框架Co/Fe-I1A二维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电解水产氧反应在水分解制氢和金属空气电池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由于其为四电子过程导致动力学反应缓慢,达到生产要求的电流密度时需要较高的过电位。目前,贵金属催化剂(如铱碳)被认为是最高效的电解水产氧催化剂,然而贵金属的稀缺性限制其广泛应用,因此,开发廉价、高效、稳定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近年来,二维金属有机框架(MOFs)凭借独特的维度成为电化学设备上具有前景的候选材料。然而,目前的金属有机框架由于其配位类型单一,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通常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另外,制得的MOFs需要通过马弗炉焙烧成金属氧化物才能作为电解水产氧的催化剂,会造成催化剂团聚,活性位点减少,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配位-双金属有机框架Co/Fe-I1A二维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电解水产氧反应中能够产生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配位双金属有机框架Co/Fe-I1A二维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钴盐、铁盐在有机溶剂中超声混合得到溶液A;
S2:将有机配体在有机溶剂中超声混合得到悬浮液B;
S3:将溶液A与悬浮液B混合进行溶剂热反应,经过离心、洗涤、干燥,得到所述双配位双金属有机框架Co/Fe-I1A二维纳米片;
所述有机配体含有咪唑环氮原子和羧基。
本申请中,以钴盐和铁盐为中心金属源,有机配体同时含有咪唑环氮原子和羧基,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双配位双金属有机框架Co/Fe-I1A二维纳米片,无需经过马弗炉焙烧即可直接作为电解水产氧的高效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且对环境友好。制得的双配位双金属有机框架Co/Fe-I1A二维纳米片中,钴离子、铁离子分别与咪唑环氮原子、羧基形成稳定的配位键,并使同种类的配位键交替分布,所形成的Co/Fe-I1A框架中多种配位类型具有协同作用,双金属的双配位作用使得有机框架的结构更均匀、稳定,能够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电催化产氧性能,在电解水产氧反应中能够产生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有机配体选自咪唑-1-乙酸、1H-咪唑-4-甲酸和4-咪唑丙烯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的,所述钴盐选自六水合硝酸钴、六水合氯化钴和七水合硫酸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铁盐选自九水合硝酸铁、六水合氯化铁和水合硫酸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无水乙醇和无水甲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的,S1中所述钴盐、所述铁盐的混合物与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2mmol:(5~15)ml;
S2中所述有机配体与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5mmol:(1~10)ml。
优选的,所述钴盐与所述铁盐的摩尔比为1:(0.5~2)。更优选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60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