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终端自主协同监测装置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5784.1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5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于彦涛;胡欣月;刘香;田恒瑜;陈世勇;吴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F9/50;G16Y10/75;G16Y40/10;G16Y40/20;G16Y40/35 |
代理公司: |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3 | 代理人: | 王玉芝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终端 自主 协同 监测 装置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终端自主协同监测装置及其系统,首先通过所述云平台下发任务,边缘节点决定是否接收该任务;若拒绝该任务则直接发送任务响应,若接收该任务,则判断该任务是否需要分解,无需分解就直接通过所述WiFi网络模块传至相应第一端节点的所述子任务执行模块完成任务执行,否则通过所述任务分解模块将复杂的任务分解为简单子任务;将分解后的子任务传至所述任务调度模块,端节点根据所述子任务执行模块完成任务,所述任务合成模块对各子任务执行结果进行合并处理,得到任务最终执行结果,采用多终端自主协同技术使多个端节点协作完成任务,可解决单一节点资源/能力受限问题,降低节点能耗,提升端处理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主协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终端自主协同监测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智能终端的种类、数目都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是单一终端在功能、接入能力、资源等方面存在限制。为突破该限制,多个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协同作业,将部分计算/存储任务从物联网平台迁移至物联网终端,充分利用终端自身感知能力以及周围的网络资源,建立协同态势感知与态势共享机制,提供更大范围的智能服务体验,提升终端端处理能力,缓解云平台的计算存储压力,同时降低终端能耗,延长智能终端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终端自主协同监测装置及其系统,解决目前终端能耗高,终端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终端自主协同监测装置,所述多终端自主协同监测装置包括云平台、边缘节点和端节点,所述云平台、所述边缘节点和所述端节点依次连接;
所述云平台,根据用户需求生成相应任务,包含监测对象、监测对象告警范围以及最高功耗等,同时可根据协同资源池状态确定各类监测对象参与监测的边缘节点的数目、边缘节点管辖区域的监测频率、边缘节点管辖区域的监测密度、边缘节点管辖区域的整体功耗。
所述边缘节点,执行云平台下发的任务,确定各自区域内各类监测对象的参与监测的端节点的数目、端节点的监测频率、端节点的功耗;
所述端节点,按照边缘节点的控制指令,管理自身的运行状态(监测、休眠)、自身的监测类型和监测频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终端自主协同监测系统,所述一种多终端自主协同监测系统包括多终端自主协同监测装置、任务评估模块、任务分解模块、协同资源池模块、任务调度模块、子任务执行模块、任务合成模块、通信接口、NB-IoT模块和WiFi网络模块;
所述任务评估模块,任务节点对任务进行可接受性与分解数量的评估,将输入的任务包转换为输出的任务评估结果,若拒绝该任务,则发起任务重调度请求,若接收该任务,则将结果传入所述任务分解模块;
所述任务分解模块,根据任务评估结果,将复杂任务包分解为多个简单子任务包,并将结果传入所述任务调度模块;
所述协同资源池模块,将任务节点的邻居节点资源进行汇聚,并通过预设的排序规则对邻居节点资源的可用性进行排序;
所述任务调度模块,根据所述协同资源池模块中资源状态以及资源-任务匹配规则,完成子任务包和邻居节点的资源匹配,并将结果传入相应节点的所述子任务执行模块;
所述子任务执行模块,按照给定的子任务执行规则,将输入的子任务包转换为输出的子任务执行结果,并将结果传入所述任务合成模块;
所述任务合成模块,将多个子任务执行结果按照既定的合成规则合并为一个任务执行结果。
所述WiFi网络模块与所述边缘节点与端节点、所述端节点与端节点之间连接,所述NB-IoT模块与所述云平台和边缘节点连接,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子任务执行模块连接;
所述WiFi网络模块,用于为所述边缘节点与端节点、端节点与端节点之间提供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57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