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雨污分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3333.4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2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春华;顾梦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蕊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0;E03B3/02;E03F3/02;E03F3/04;E03F9/00;B01D35/02;B01D29/03;B01D29/6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雨污分流系统,包括地基体和设置于地基体内部的分流排放组件以及连接在分流排放组件上方的雨水收集组件,所述地基体的顶面上分布有多组雨水收集组件且雨水收集组件下端穿透地基体与分流排放组件互通。本发明提供了雨污分流系统,有效对外套管进行保护和防腐,提高整个分流管的使用寿命,提高雨水排放质量有效去除表面杂质,避免堵塞网孔,提高过滤效率,有效对残余的污水进行处理,避免影响雨水排放质量,在保证雨污分流的情况下,很好将雨水和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处理成本,提高管内疏通效率,防止内部堵塞,防止滑脱,避免污水输送总管产生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污分流领域,具体来说,涉及雨污分流系统。
背景技术
排水工程是城市市政工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城市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从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市政排水建设多以合流制为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随着城市文明发展、环境保护的不断推进,合流制的排水体制逐渐显露其弊端,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世界排名第四,但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雨污合流及直接排放更加剧了我国淡水资源的短缺,雨污分流改造是城市发展、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由于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地下管网也变深变多,移动光缆、军用管线、燃气管道,还有大量的雨水管及街坊管,仅仅靠路面标志很难定位,还有一些老城区,由于地下管线埋设较早,当初原始档案不齐全,前期摸排工作无法展开。生活污水主要源于人们日常生活、饮食起居所产生废水,其通过下水管道或排污管道排出;在城镇雨水排水设计中,大多将此生活污水排放到用于将雨水排入河道的雨水排水通道内,此方式虽然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上带来的便利,但是从环境保护层面上确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雨水排水通道为了快速排走雨水,因此,雨水排水通道往往为开放式设计,且过水面积大,通常是贯穿整个城镇;在雨季,将生活污水混入雨水排水通道内,增加其的排水压力,若不能及时排水,易造成污水满溢,对周边的道路、其他建筑及住户等等造成不便;现有的污水混合雨水后一并径流入河道,而未经处理的污水,对于河流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随着国家对污染治理的逐步加强,越来越多的污染源被列入治理的范围。目前部分城市道路、工矿企业雨水管网中虽然设置有雨污分流装置,但不能进行精准地雨污分流;城市雨水管网中虽然有″切换导流″系统,但无法准确判断雨水量,如果长时间的小雨,后期会使本可以直接排入″江河湖泊″的清水误入污水管网,给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带来压力,增加不必要的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雨污分流系统,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蕊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蕊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33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波电场抵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浆循环增粒沉淀铀产品的工艺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