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自清洁的高性能陶瓷粉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3122.0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0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吕录坤;曹宁;李玉燕;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润德医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15/02;C09D5/38;C09D7/61;C09D7/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许媛媛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清洁 性能 陶瓷 粉末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自清洁的高性能陶瓷粉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陶瓷粉末材料由以下各物质组成:陶瓷微粉、纳米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氯化橡胶、碳纤维粉、空心玻璃微珠、钨铜合金粉、硅藻土。本制备方法针对上述陶瓷粉末材料进行。本陶瓷粉末材料能够分解氧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具体良好的吸附性,实现杀菌除臭功能,此外,引入多种高性能组分,大大提升了了本陶瓷粉末材料的综合性能。本发明所公开的制备方式,是针对本陶瓷粉末材料进行的,其可可行性强,能够制备出高品质的环保自清洁的高性能陶瓷粉末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粉末材料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环保自清洁的高性能陶瓷粉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粉末材料作为高性能结构材料,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空气净化工程的不断发展,室内空气环境的改善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手术室、无菌病房、无菌生物实验室、食品药品生产车间等洁净空间,对室内环境的要求更加严苛。然而,现有的陶瓷粉末材料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及耐温耐腐性,但缺乏自清洁功能,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难以对室内环境的清洁性做出贡献;并且,陶瓷粉末材料由于本身固有的脆形,作结构材料使用时缺乏足够的可靠性,容易出现墙面龟裂的现象发生,且耐磨、防腐、防蚀性能逐渐弱化,影响陶瓷粉末材料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自清洁的高性能陶瓷粉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保自清洁的高性能陶瓷粉末材料,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各物质组成:
进一步地,陶瓷微粉为超细陶瓷微粉,其粒径小于5微米。
进一步地,硅烷偶联剂为以甲基丙烯酰氧基为官能团。如KH-570硅烷偶联剂。
进一步地,钨铜合金粉由质量比为3:1的钨金粉、铜粉复配而成。
进一步地,环保自清洁的高性能陶瓷粉末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各物质组成:
进一步地,环保自清洁的高性能陶瓷粉末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各物质组成:
一种环保自清洁的高性能陶瓷粉末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二氧化硅溶于纯净水中,制备硅酸钠水溶液;
步骤二、将二氧化钛等质量分成两半,选取一半纳米二氧化钛溶于纯净水中,制备二氧化钛悬浮液;向乳化的二氧化钛悬浮液中滴加硅酸钠水溶液,滴加完成后进行熟化处理,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过滤物A,对过滤物A进行预处理后,烧结过滤物A,得到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步骤三、继续将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溶于纯净水中,制备包覆体悬浮液,向乳化的包覆体悬浮液中加入硅烷偶联剂,恒温条件下持续反应,然后抽提分离固体,分离固体干燥,研磨得到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包覆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步骤四、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与环氧树脂熔融混合,挤出粒状混合体,粒状混合体经超细研磨,获得粉状混合物B;
步骤五、选取剩余一半的二氧化钛,加入乳化剂,高速分散二氧化钛溶液,冷却后得到粘稠状的二氧化钛浆料;
步骤六、向二氧化钛浆料中加入研磨成粉状的氯化橡胶、碳纤维粉、改性后的硅藻土细粉,在搅拌过程中,逐渐加入粉状混合物B,得到粘稠状的混合物C;
步骤七、将陶瓷微粉溶于纯净水中,制备陶瓷微粉悬浮液,向乳化的陶瓷微粉悬浮液中加入空心玻璃微珠、稠状的混合物C,充分搅拌,再加入钨铜合金粉,继续充分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润德医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润德医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31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柜铜排制造方法
- 下一篇:芯片验证方法、平台、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