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生隔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2430.1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3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张晗;孙超;李广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23;F16F1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朝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4 | 代理人: | 罗仲辉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仿生隔振系统,包括承载平台、空气弹簧减振单元和底座,其中,所述承载平台的两侧通过支架与底座连接,所述承载平台和支架之间设置有绝缘性的粘弹性阻尼元件,所述承载平台安装于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单元的上部,所述承载平台的表面具有对应空气弹簧的气孔;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单元的下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的下部设置有隔振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隔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生隔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设备向精密化、智能化、复杂化等方向快速发展,隔振装置作为其关键部件,不仅要在运行时保持较高的减振率和使用寿命,而且能够有效缓解多种复杂作用对系统的干扰,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装备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工作精度。
目前隔振装置在各领域快速增长的需求促使研究人员一方面对传统隔振与气囊隔振装置进行改进和结构优化,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型材料以用于隔振装置。尽管现在隔振装置种类繁多,结构各样,但仍不能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绝缘、在小尺寸下保证低频隔振性能、可拓展。例如,通过传感器结构实现隔振装置的监测与控制,但应用场景选择性强且绝缘性差。再例如,通过超材料隔振器的使用,增强了系统的低频隔振效果,但不具备可拓展性。
发明内容
鉴于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拓展的仿生隔振装置,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情况下,能够同时满足绝缘性、小尺寸、低频隔振、结构可拓展,填补高性能轻质化隔振装置的空白。
具体而言,本申请提供一种仿生隔振系统,包括:承载平台、空气弹簧减振单元和底座,其中,所述承载平台的两侧通过支架与底座连接,所述承载平台和支架之间设置有绝缘性的粘弹性阻尼元件,所述承载平台安装于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单元的上部,所述承载平台的表面具有对应空气弹簧的气孔的贯通孔;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单元的下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的下部设置有隔振垫。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粘弹性阻尼元件通过胶黏的方式冷黏合于所述承载平台和支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平台为仿啄木鸟头骨的骨松质和骨密植的微观多孔超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弹簧的气囊采用隔振橡胶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粘弹性阻尼元件采用兼具粘性液体和弹性固体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手性超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减振单元为隔振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隔振橡胶为丁基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综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拓展的仿生隔振装置,该装置将宏观等效的材料性能与微观结构结合起来,以准确建立仿啄木鸟头颅的高效协同隔振系统,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情况下,能够同时满足绝缘性、小尺寸、低频隔振、结构可拓展,填补高性能轻质化隔振装置的空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仿生隔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承载平台;2-阻尼减振元件;3-支架;4-螺栓;5-底座;6-隔振垫;7-空气弹簧减振单元;8-气孔/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24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电厂无水低热排放循环水系统的凝汽器
- 下一篇:一种教育用幻灯片播放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