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电厂无水低热排放循环水系统的凝汽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2425.0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4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鞠昌平;吴益权;金晔青;程守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力沛电力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F28B9/00;F28F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崔立青;王玉梅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电厂 无水 低热 排放 循环 水系 凝汽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无水低热排放循环水系统的凝汽器,包括外壳和链条,所述外壳一侧连接有排气口,其中,所述外壳两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外壳一端设置有第一水室,所述外壳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水室,所述第二水室一侧连接有冷却水进口。该火电厂无水低热排放循环水系统的凝汽器设置有电机工作可以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以便第二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链条与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转动时可以带动推动筒进行螺纹滑动,推动筒螺纹滑动时可以带动导向块与导向槽进行滑动,推动筒螺纹滑动的同时推动冷却装置进行移动,方便需要检修时将冷却装置推出外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电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火电厂无水低热排放循环水系统的凝汽器。
背景技术
凝汽器是将汽轮机排汽冷凝成水的一种换热器,又称复水器。凝汽器主要用于汽轮机动力装置中,分为水冷凝汽器和空冷凝汽器两种。按蒸汽凝结方式的不同凝汽器可分为表面式和混合式两类。在表面式凝汽器中,与冷却介质隔开的蒸汽在冷却壁面上被冷凝成液体。冷却介质可以是水或空气。水冷表面式凝汽器按冷却水的流动方式分为单流程、双流程两种。在混合式凝汽器中,蒸汽是在与冷却介质混合的情况下被冷凝成液体的。被冷凝的蒸汽既可是水蒸汽,也可是其他物质的蒸气。
目前市场上的火电厂无水低热排放循环水系统的凝汽器存在许多缺陷,不方便检修,连接杆容易松动,不具备防护功能,不方便密封,因此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火电厂无水低热排放循环水系统的凝汽器结构的技术,来完善此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电厂无水低热排放循环水系统的凝汽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火电厂无水低热排放循环水系统的凝汽器存在许多缺陷,不方便检修,连接杆容易松动,不具备防护功能,不方便密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电厂无水低热排放循环水系统的凝汽器,包括外壳和链条,所述外壳一侧连接有排气口,其中,
所述外壳两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外壳一端设置有第一水室,所述外壳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水室,所述第二水室一侧连接有冷却水进口,靠近冷却水进口的所述第二水室一侧连接有冷却水出口,靠近第一连接块的所述第一水室与第二水室一侧均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一侧均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部嵌合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一侧连接有密封环,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一侧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部贯穿连接有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一侧开设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两侧连接有第一卡合块,所述第一卡合块之间连接有弹簧,靠近第一卡合块的所述连接杆一侧连接有螺帽,靠近连接槽的所述第二连接块一侧开设有对接槽,所述对接槽内部开设有卡合槽,所述对接槽内部嵌合有对接杆,靠近卡合槽的所述对接杆一侧固定有第二卡合块,所述对接杆之间连接有防护罩,靠近第二水室的所述外壳与第一连接块一侧开设有固定槽;
所述固定槽与外壳内部连接有冷却装置,靠近固定槽的所述外壳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部嵌合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之间连接有推动筒,所述推动筒与滑动槽之间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侧连接有第一齿轮,靠近滑动槽的所述外壳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与外壳之间连接有固定罩,靠近固定罩的所述电机一侧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链条连接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所述挤压槽与第一卡合块之间为滑动连接,且第一卡合块之间通过弹簧构成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密封槽、密封垫与密封环同为圆环状,且密封槽的尺寸与密封垫的尺寸相吻合,并且密封垫与密封环同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直径与连接杆的直径尺寸相同,且连接槽与连接杆之间为滑动连接,并且连接杆与螺帽之间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对接槽的厚度略大于对接杆与第二卡合块的厚度之和,且第二卡合块与卡合槽之间构成卡合结构,并且对接杆与第二卡合块同为硬塑料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力沛电力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力沛电力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24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传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下一篇:一种仿生隔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