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用额度分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2230.6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1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熊常春;李海良;王敬贵;李国元;刘昂;吴江川;李苗;熊桥峰;张富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季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G06Q5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郑凤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信用 额度 分享 方法 装置 终端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用额度分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包括:响应于申请人的额度申请指令,获取所述申请人的用户数据及申请额度;基于所述用户数据计算第一综合信用评分;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基于所述用户数据及所述第一综合信用评分计算风险评分;在确定所述风险评分大于预设风险评分阈值时,构建所述申请人的社交网络图谱;基于所述社交网络图谱确定多个目标额度分享用户;向所述多个目标额度分享用户发送额度分享申请。本发明能够提高额度申请的审核效率,信用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用额度分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信贷市场的高速发展,信用服务市场也利好不断。信用服务市场是指专门从事信用产品和消费,以确保市场交易活动顺利进行的各类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互联网信用服务技术创新使得信用服务边界外延,辅助基础信用服务,共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根据信用评分为用户提供各项服务额度,例如押金抵押额度、图书租借额度、信用卡额度等等,额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用户的信用服务额度都是定期评估,使用一段时间才可以申请提高额度,申请时间耗时较长。对于经常使用的用户常常会出现额度不够用,提高额度需要较长审核时间的现象,但对于较少使用的用户就会出现额度冗余的现象。为了能够迅速给用户增加额度,解决短期紧急需求,可以利用其他用户的闲置额度进行分享。
发明专利CN201711006632.9公开了一种信用卡额度转借方法及系统,通过判断借出方信用卡账户及借入方信用卡账户的信用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判断转借期限是否在规定期限内;判断转借额度是否小于或等于借出方信用卡账户的剩余额度来审核是否通过,发挥银行信用额度资产的作用,提高银行资产利用率。但是该发明仅限于信用卡额度,并且考虑的方面太少,并不能保证用户一定会守约,导致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提高了额度资产坏账的风险。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用额度分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额度申请的审核效率,信用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降低了坏账的风险。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用额度分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申请人的额度申请指令,获取所述申请人的用户数据及申请额度;
基于所述用户数据计算第一综合信用评分;
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基于所述用户数据及所述第一综合信用评分计算风险评分;
在确定所述风险评分大于预设风险评分阈值时,构建所述申请人的社交网络图谱;
基于所述社交网络图谱确定多个目标额度分享用户;
向所述多个目标额度分享用户发送额度分享申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数据包括基础数据、额度使用数据、历史信用数据、第三方信用评分数据、用户社交数据,所述基于所述用户数据计算第一综合信用评分包括:
基于所述基础数据计算用户画像;
基于所述额度使用数据预测用户消费能力;
基于所述历史信用数据预测用户履约能力;
根据所述用户画像、所述用户消费能力、所述用户履约能力、所述第三方信用评分数据及所述用户社交数据计算所述第一综合信用评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基础数据计算用户画像包括:
获取所述基础数据中第一数据标签对应的第一数据及第二数据标签对应的第二数据;
使用BERT模型提取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特征向量及提取所述第二数据的第二特征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季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季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22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