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门铰链连接装置及滚筒洗衣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1521.3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3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肖毅;刘建;徐旭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39/14 | 分类号: | D06F3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麦宝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33 | 代理人: | 赵艳红 |
地址: | 51907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铰链 连接 装置 滚筒洗衣机 | ||
本发明属于铰链连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门铰链连接装置及滚筒洗衣机,该门铰链连接装置包括门体和设有供门体开启或关闭的开口的门支撑件;转动连接门体和门支撑件的铰链组件,铰链组件包括:包括相对设置的铰链座和铰链页的铰链架和铰链轴,铰链座固定于门体上,铰链轴的两端与门支撑件相固定且穿设于铰链页中以供铰链页随同铰链座在门体开启或关闭开口的运动中做绕轴转动;套装在铰链轴上且包括相互平行的用于接受铰链页抵压力的两抵压端的双扭簧,在门体关闭开口状态下,抵压端受到铰链页的抵压力以使双扭簧弹性变形量达到最大。本发明的门铰链连接装置及滚筒洗衣机具有门体相对于门支撑件自动弹开、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铰链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铰链连接装置及滚筒洗衣机。
背景技术
铰链连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门体与门支撑件之间的转动连接以实现门体的开闭,举例来说,目前市面上的滚筒洗衣机通常为前开门设置,其中,有一类滚筒洗衣机设计成作为的门体转动门嵌入作为门支撑件的前面板中并与前面板通过门铰链组件转动连接,门钩固定安装在门体上,门锁机构固定安装在前面板上,门锁机构通过机械机构固定住门钩,实现滚筒洗衣机的锁门动作,然后进行安全的洗涤和高速脱水动作,并防止洗涤过程中漏水现象的发生。目前市场上的滚筒洗衣机在使用完毕后,由于滚筒洗衣机的滚筒内部是封闭的,洗完的衣物又很潮湿,洗完衣服后,洗衣机的门体依然是关闭的,需及时将衣物从滚筒洗衣机中取出,用户如果不能及时把衣物从洗衣机中取出,长时间放置,洗衣机内的衣服容易滋生细菌,特别是在天热的季节,很容易产生异味。目前市场上的滚筒洗衣机在洗完衣服,使用完毕后,通常只会有短暂的音乐提示音,一段时间后显示屏也会自动熄灭,用户往往会忘记及时晾晒衣物,而无法在洗衣机洗完衣服后开门,并且,在用户的平时使用中,即使用户记得即使晾晒衣物而开启门体,但是,目前的门铰链组件在用户开启门体时,无法提供足够弹性作用力使得门体远离前面板而开启足够角度,造成用户还需进一步拉动门体以便取出洗完的衣物,因此,降低了用户使用体验感。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产生足够弹性作用力作用于门体使其自动远离门支撑件并使门体开启足够角度、方便用户经开口取拿物品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的门铰链连接装置及滚筒洗衣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门铰链连接装置,其包括:门体和门支撑件,门支撑件上设有供门体开启或关闭的开口;转动连接门体和门支撑件的铰链组件,铰链组件包括:铰链架,铰链架包括相对设置的铰链座和铰链页,铰链座固定于门体上;铰链轴,铰链轴的两端与门支撑件相固定且穿设于铰链页中以供铰链页随同铰链座在门体开启或关闭开口的运动中做绕轴转动;双扭簧,双扭簧套装在铰链轴上,双扭簧包括相互平行的用于接受铰链页抵压力的两抵压端,在门体关闭开口状态下,抵压端受到铰链页的抵压力以使双扭簧弹性变形量达到最大。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铰链页的中部设置缺口,在缺口中布置双扭簧,且缺口的缺边用于对两抵压端施加抵压力和接受来自两抵压端的弹性恢复力。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铰链页还包括位于缺口两侧的圆柱状通槽,铰链轴穿设于各通槽中。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双扭簧还包括链接端,两抵压端和链接端成夹角地沿双扭簧的径向方向延伸,两抵压端在双扭簧的轴向方向上相对于铰接端对称设置,在门体开启开口状态下,链接端与门支撑件上设置的限位筋条相抵接。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门支撑件设有开孔,铰链架还包括位于铰链座和铰链页之间的带弧形的铰链板,在铰链页绕铰链轴转动时,铰链板在开孔中运动。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门支撑件还设有绕开孔的凸起,在门体关闭开口状态下,凸起与铰链座相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15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