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神经导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1403.2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龙达;周征兵;刘满花;袁枭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众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90/00;A61B90/17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罗红枚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 导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导引装置,包括:用于包覆待牵引的神经的神经断端的吸附头,吸附头连通有导引条,导引条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导引吸附头移动并穿设软组织隧道。导引条连通有抽真空吸附装置,抽真空吸附装置用于通过导引条使吸附头真空吸附包紧神经断端。导引条上连通有负压调节器,负压调节器用于人工手动调节吸附头真空吸附神经断端的吸附力大小。本发明的神经导引装置,不仅牵拉过程中可通过吸附头的包覆而保护神经断端,防止神经断端碰伤、撞伤,且可有效避免外力压迫或撕扯而损伤神经,并吸附头抽真空吸附神经断端的吸附力大小可通过负压调节器适应性调节,从而满足各种神经断端的牵拉需求,提高本发明神经导引装置的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神经导引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损伤修复手术中,常涉及将回缩的神经断端或用于神经移位的供体神经经由软组织隧道牵引至预定的吻合或桥接位置。目前,临床没有专用的神经牵引装置,多采用手术夹钳夹持或在神经断端处缝线并编织为线束辅助牵引。
夹钳夹持、缝合线束牵引的过程中对神经难以避免地存在外力压迫或撕扯作用,对神经组织带来额外损伤;尖利的手术夹钳进入软组织隧道时可能伤及其它组织,柔软线束自身穿越较长的软组织隧道时也存在操作上的困难;此外,夹钳夹持、缝合线束牵引过程中经过软组织隧道狭窄位置时常会出现卡顿现象,不能很好满足临床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导引装置,以解决采用夹钳夹持或缝合线束牵引神经时存在的对神经组织和软组织隧道带来额外损伤、穿设软组织隧道时操作困难及易出现卡顿现象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神经导引装置,包括:用于包覆待牵引的神经的神经断端的吸附头,吸附头连通有导引条,导引条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导引吸附头移动并穿设软组织隧道;导引条连通有抽真空吸附装置,抽真空吸附装置用于通过导引条使吸附头真空吸附包紧神经断端;导引条上连通有负压调节器,负压调节器用于人工手动调节吸附头真空吸附神经断端的吸附力大小。
进一步地,导引条呈空心管状结构,其连接端连接抽真空吸附装置,其相对的穿设端连接吸附头;吸附头的自由端内凹形成用于包覆神经断端的包覆腔,包覆腔与导引条的内通道连通,以使抽真空吸附装置通过导引条的内通道对吸附头的包覆腔抽真空;负压调节器连通于导引条的管路中。
进一步地,吸附头呈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空心筒状;吸附头的封闭端与导引条的穿设端沿轴向圆弧过渡连接,且吸附头的内通道构成包覆腔,以沿神经的轴向包覆神经断端;吸附头的内周壁上开设有与导引条的内通道连通的吸附孔。
进一步地,吸附头包括内外套设的内膜体和外膜体;外膜体为两端连通的空心筒状,外膜体的连接端与导引条的穿设端沿轴向圆弧过渡连接,且外膜体的内腔与导引条的内通道连通;内膜体呈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心筒状,内膜体的封闭端与外膜体的连接端对应布设,内膜体的开口端与外膜体的自由端对应布设、且与外膜体的自由端连接成用于封闭外膜体与内膜体之间环腔的封闭端;内膜体的内腔形成包覆腔,且吸附孔布设于内膜体的壁面上,以与外膜体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地,外膜体和内膜体均由牵引过程中不对神经和软组织产生损伤的柔性材料制备形成,且外膜体的刚性大于内膜体的刚性。
进一步地,吸附头还包括连接条带;连接条带的两端分别与外膜体连接端的内壁面及内膜体封闭端的外壁面相连,以用于防止内膜体包覆神经断端牵拽过程中外翻脱出外膜体。
进一步地,导引条由牵引过程中不对软组织产生损伤的柔性材料制备形成,且导引条的穿设端与外膜体一体成型,或导引条的穿设端与外膜体可拆卸式连接;导引条的壁面中设有用于增强其刚性的钢丝或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众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沙众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14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