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热地区绿芦笋的设施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0976.3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5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杜希夷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22/10 | 分类号: | A01G22/10;A01C1/00;A01N43/38;A01N37/10;A01N43/16;A01N31/08;A01P21/00;C05G3/00;C05G3/60;C05G5/16;A01G24/20;A01G24/28;A01G24/30;A01G24/35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541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热 地区 芦笋 设施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绿芦笋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热地区绿芦笋的设施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环境的杂交植株一代良种,晒种2天后,依次进行浸种、催芽处理、育苗处理、移栽处理、定植处理和田间管理,其中,浸种剂由2%吲丁•萘乙酸可湿性粉剂、氨基寡糖素、厚朴酚、连翘酚、去离子水制备所得;移栽时,在每个种植槽内底部铺设由腐熟有机肥、三元复合肥、正丁基磷代氨基乙酰丙酸钠、极细链格孢蛋白、纳米水性粘合剂制备所得的薄膜,并在薄膜上打孔,每个种植槽种植一颗芦苇苗,移栽时,将育苗床中的育苗基质一起种入。本发明可以充分激发芦苇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健壮,病虫害发生率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芦笋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热地区绿芦笋的设施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芦笋是一种名贵的保健蔬菜,其嫩茎风味鲜美,细嫩可口,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有“蔬菜之王”之称,风靡欧洲、美洲、韩国、日本等国。
自然条件下,芦苇的繁殖以无性繁殖的地下茎繁殖为主,有性繁殖的种子繁殖为其次要方式。无性繁殖时芦苇通过纵横交错形成网状根状茎来分株繁殖,根状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较长时间埋在地下,一旦条件适宜,即可发育成新枝。人工新种植芦苇主要采用有性繁殖即利用芦苇种子播种繁殖,将种子播种在灌水、排水条件好、交通便利平坦的土地上,在芦苇幼苗生长过程中加强施肥、除草和灌溉等农事操作,可使芦苇当年高度达到1.5-2.0m,从而具备商业价值。芦苇种子细小,常规方法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在75%以下,且育出的芦苇苗较瘦弱,植株较矮,不利于后续的生长发育。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热地区绿芦笋的设施栽培方法,可以充分激发芦苇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健壮,病虫害发生率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湿热地区绿芦笋的设施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高产、抗(耐)病、适应性好、商品性质好,且适宜当地种植环境的杂交植株一代种,种子纯度≥95%,发芽率≥80%;
S2、种子预处理:
晒种2天后,将种子浸泡在浸种剂内,35~40℃恒温水浴处理6~8h,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沥干,用浸湿的纱布包好,堆放在室内,保持堆温25℃~30℃,每3小时翻动一次,确保种子受热均匀,水分不足时及时喷施温水,待20%左右的种子露芽即可播种;
所述浸种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所得:
由2%吲丁•萘乙酸可湿性粉剂2~3份、氨基寡糖素3~5份、厚朴酚5~6份、连翘酚3~5份、去离子水20~30份;
S3、育苗
配制由养殖池淤泥、草炭、聚谷氨酸、贝壳粉、吸水纤维配置而成的育苗基质,填充到每个育苗槽内,完成后,将步骤S2所得的种子轻轻按入育苗基质中,以种子刚刚被育苗基质覆盖为标准,每个育苗槽中播种1粒,完成播种后,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40天后进行定植;
S4、移栽前1个月,随整地每亩施用复合菌剂1~2kg,静置10天后,细耕,架设6m的大棚,在大棚两边各留25cm间隔后,两边各起一个60cm的垄进行单行种植,中间起两个120cm的垄进行双行种植,操作走道均为60cm;在垄上距离走道20cm处开挖种植槽,并在每个种植槽内底部铺设由腐熟有机肥、三元复合肥、正丁基磷代氨基乙酰丙酸钠、极细链格孢蛋白、纳米水性粘合剂制备所得的薄膜,并在薄膜上打孔,每个种植槽种植一颗芦苇苗,移栽时,将育苗床中的育苗基质一起种入,在垄上设置滴灌,定植后马上浇水;
S5、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直至收获。
进一步地,所述育苗基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所得:
养殖池淤泥30~40份、草炭10~20份、聚谷氨酸2~4份、贝壳粉3~6份、吸水纤维1~3份,所述吸水纤维为可降解高吸水高分子树脂充分吸水后形成固态的吸水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未经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09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椅子支架的焊接夹具
- 下一篇:一种抑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