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电与钢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0770.0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6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韩磊;詹立伟;刘继项;尹奔;刘帅;杨晟吉;刘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T1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祝蓉蓉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电 钢结构 一体化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电与钢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该方法利用BIM软件同时建立钢结构BIM模型和机电BIM模型,并将钢结构BIM模型和机电BIM模型进行整合、分析和碰撞检测,调整机电管线综合排布模型;依据机电管线综合排布模型,结合钢结构件的位置和形状来完成支吊架的初步设计,对初步设计的支吊架进行受力分析,并进行方案修改,完成支吊架模型深化;结合支吊架深化模型进行钢结构件深化设计,将可以在钢结构件加工时一同加工的划分到钢结构件中,并随钢结构件生产时一体加工。本发明将钢结构深化设计与机电深化设计相融合,将可以与钢结构件一起加工生产的部分随钢结构件一体加工、焊接和留孔,有效减少了现场焊接施工及二次返工,提高了一次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电与钢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结构建筑的主体结构主要由钢柱钢梁组成,钢结构建筑中机电管线的支架与主体结构连接主要采用焊接。机电深化设计中确定相关管线支架的形式及固定位置,机电施工中根据深化设计图纸将支架焊接在主体结构上。
机电施工阶段主体结构已施工完成,钢结构的防火涂料也施工完成。此时进行机电支架的安装,需要先局部剔除防火涂料,打磨油漆,再进行支架焊接。支架焊接完成后再进行焊缝打磨,喷涂防腐油漆,最后再次喷涂防火涂料。工艺复杂,且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经检索发现,为避免机电施工阶段的现场支吊架焊接,公开号CN106989211B的中国专利于2019年1月29日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管线支吊架系统安装,该专利基于BIM获得支吊架系统的组件的结构,进行工厂化生产,安装现场只需进行组件的组装、定位打孔及安装,一方面解决了现场制作所存在的工艺复杂、工期长、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采用标准化组件时不能适应各种现场需求的问题,安装中无现场进料、切割、焊接、钻孔等带来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光污染,在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同时,保障了施工者的现场安全,有效降低劳动者的工作强度。该专利在进场前就将支吊架各组件进行了工厂化生产,但在现场仍需要对每个组件进行相应的定位打孔,因此仍对钢结构具有较大破坏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机电与钢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该方法将钢结构深化设计与机电深化设计融合,将机电管线支架与钢结构构件统一出图,由加工厂一次加工,减少现场焊接施工及二次返工,提高一次成活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机电与钢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包括:
利用BIM软件建立机电BIM模型,根据管线综合排布规则确定机电管线的三维空间综合排布初步方案,同时建立钢结构BIM模型;
将机电BIM模型与钢结构BIM模型进行初步合模,进行机电工程各专业管线、结构的碰撞检测,调整机电管线综合排布模型;
根据调整好的机电管线综合排布模型,结合钢结构件的位置、形状,进行支吊架样式和布点设计,同时确定支吊架与钢结构件的连接方式,创建支吊架三维模型,完成支吊架的初步设计方案;
利用受力分析计算软件进行三维综合支吊架受力评估,验算其是否符合力学要求,根据受力计算书数据进行三维综合支吊架初步设计方案修改,完成支吊架模型深化;
将支吊架深化模型反馈给钢结构专业,进行钢结构件生产前的深化设计,部分支吊架构件、连接件、安装孔随钢结构件生产时一体加工、焊接、留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07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攀爬行走式楼梯清洁机器人
- 下一篇:柔性片材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