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野外求生笔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0325.4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5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春良 |
主分类号: | B43K29/00 | 分类号: | B43K29/00;B43K29/18;A61M35/0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61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野外 求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野外求生笔,属于野外作业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通过对现有的笔进行改造,通过包裹治疗层的方式来过滤外界的微生物,同时设置的预设缝,可以自主感知到手部的伤口情况,一旦手部有伤渗血时,血液通过预设缝进入到内部后,被输血纤维吸收并输送至血液触发球中,触发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氧气则直接与包覆在血液触发球上的自发热包反应,促使其产生热量的同时,通过改变铁元素的性质来减弱磁屏蔽效果,血液触发球排斥预设治疗球向外侧移动,同时触发治疗球释放生理盐水的动作,进而通过浸润有生理盐水的治疗层对伤口进行止血杀菌,有效的避免手部伤口感染的危险,提高野外生存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野外作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野外求生笔。
背景技术
野外求生指的就是在野外求得生存。要想在野外顺利的生存下去,必须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常识,才能在享受野外探险刺激的同时,保证最基本的安全底线,也就是保护好你自己的性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精神生活的追求,除了军队人员越来越多的民间探险家投入到野外求生这一项极限运动中,野外生存的意义是野外生存,即人在吃、住无着,孤立无援的山野丛林中求生。丰富的野外生存知识和顽强的毅力,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摆脱困境的必备条件。野外生存训练是挑战生理、智力和技能极限,接受肉体和精神磨练,挖掘胆略与意志潜能,面对生存与死亡考验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
目前野外求生中需要准备许多各种各样的工具,但是一方面工具的齐全可以有效保障生存几率,另一方面携带工具过大反而会成为累赘,因此如何协调好必要工具和非必要工具之间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笔在野外求生时比较重要,不仅可以沿途做记号、画地图,还可以记录下所见所闻,属于野外生存必备的工具,但是现有的笔结构较为简单,只提供书写功能,难以满足野外生存的环境需要,尤其是在野外,微生物、细菌众多,而笔属于手部的直接接触对象,一旦手部出现意外划伤甚至是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到附有微生物的笔上,很可能造成伤口感染,在野外缺乏医疗条件的情况下,任何伤口都是致命的,严重的威胁探险家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野外求生笔,可以通过对现有的笔进行改造,通过包裹治疗层的方式来过滤外界的微生物,同时设置的预设缝,可以自主感知到手部的伤口情况,一旦手部有伤渗血时,血液通过预设缝进入到内部后,被输血纤维吸收并输送至血液触发球中,触发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氧气则直接与包覆在血液触发球上的自发热包反应,促使其产生热量的同时,通过改变铁元素的性质来减弱磁屏蔽效果,血液触发球排斥预设治疗球向外侧移动,同时触发治疗球释放生理盐水的动作,进而通过浸润有生理盐水的治疗层对伤口进行止血杀菌,有效的避免手部伤口感染的危险,提高野外生存的几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野外求生笔,包括笔身,所述笔身一端连接有笔头,所述笔头上套接有笔套,所述笔身中部包裹有治疗层,所述治疗层上开设有多条均匀分布的预设缝,所述治疗层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过滤膜、贴合层和骨架层,所述贴合层与骨架层之间镶嵌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治疗球,且治疗球与预设缝相对应,所述骨架层与笔身之间镶嵌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血液触发球,所述血液触发球上镶嵌连接有输血纤维,且输血纤维一端贯穿骨架层并延伸至治疗球内侧,所述血液触发球靠近骨架层一端包覆有相匹配的自发热包。
进一步的,所述血液触发球包括多孔半球、磁性半球和防水透气膜,所述多孔半球与磁性半球之间对称连接,所述防水透气膜连接于多孔半球内壁上,防水透气膜可以避免过氧化氢溶液泄漏,同时满足产生的氧气释放至自发热包内,磁性半球可以与治疗球进行磁性配合,利用磁吸排斥作用迫使治疗球向外侧移动,从而对手部伤口进行止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春良,未经刘春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03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