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车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0151.1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3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锡广;孙国立;杨建康;刘楚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3/00 | 分类号: | B61B3/00;B61B12/00;B61D17/06;B61D17/08;B61D17/10;B61F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19 | 代理人: | 于秀君 |
地址: | 114012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挂 单轨 车车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车体结构,车体上部为上部底架组合结构,车体下部为下部底架组合结构,延车身长度方向两侧为侧墙组件,延车身横截面车体两端为端墙组件,上部底架组合结构和下部底架组合结构分别焊接于所述侧墙组件的上下两侧,端墙组件四周分别与上部底架组合结构、侧墙组件和下部底架组合结构焊接。本发明设计结构合理,适用于悬挂式单轨车,车辆断面工艺性能可靠;减重效果明显,所用型材均为薄壁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开发模具的数量,成本节约显著;结构稳定,力学性能优异,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整体成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悬挂式单轨车车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环境质量,国家轨道交通产业政策的引导和各大城市对公共轨道交通的认可,形成一个由地面、地下和空中组合而成的一个立体式公共交通系统。这种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悬挂式单轨车作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车辆,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悬挂式单轨车车体结构是整车设计的一个载体,其设计结构的合理性、系统接口的布置、车辆断面的设计、结构重量的优化控制是整个悬挂式单轨车的基础。目前大部分悬挂式单轨车车体结构存在的问题是车体重量大、强度不足。悬挂式单轨车辆车体结构一般由上部底架、侧墙、端墙、下部底架等结构组成,受限于车辆轴重、车辆限界、载客量、车辆强度等因素影响,车体结构重量无法控制,断面设计结构工艺性能差,导致车辆强度难以保证,设计结构缺陷或冗余,最终导致车辆超轴重,载客量无法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新的悬挂式单轨车车体结构和车辆断面结构,解决了车体结构重量无法控制,断面设计结构工艺性能差,车辆强度难以保证,车辆超轴重,载客量无法达到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车体结构,车体上部为上部底架组合结构,车体下部为下部底架组合结构,延车身长度方向两侧为侧墙组件,延车身横截面车体两端为端墙组件,上部底架组合结构和下部底架组合结构分别焊接于所述侧墙组件的上下两侧,端墙组件四周分别与上部底架组合结构、侧墙组件和下部底架组合结构焊接,上部底架组合结构为对称结构,包括两端的上边梁以及分别焊接于两个上边梁内侧的两个第一上部地板和焊接于两个第一上部地板内侧的两个第二上部地板。
优选的,侧墙组件自上而下由第一侧墙板、第二侧墙板、第三侧墙板和第四侧墙板焊接组成,四个侧墙板组成的侧墙组件整体采用R9500mm弧度。
优选的,下部底架组合结构为对称结构,包括两端的下边梁以及分别焊接于两个下边梁内侧的两个第一下部地板和焊接于两个第一下部地板内侧的两个第二下部地板以及焊接于两个第二下部地板之间的第三下部地板。
优选的,端墙组件包括端板以及焊接于端板上的主横梁、2根端立柱、8根小横梁、5根小纵梁。
优选的,侧墙组件上设置四个窗口,其中两个大窗口尺寸均为1170x1050mm,两个大窗口之间筋宽100mm。侧墙组件前后两侧设置两个小窗口尺寸均为800x1050mm。
优选的,侧墙组件上设置两个门口,门口尺寸为2100x1600mm,门口两侧由两根门立柱支撑,门立柱由100x60x5mm的铝合金型材压接而成。
优选的,上边梁与第一上部地板采用搭接方式连接,上下接口分别焊接,上边梁壁厚3.5mm,筋厚3mm,第一上部地板和第二上部地板壁厚2.5mm,筋厚2mm。
优选的,第一侧墙板、第二侧墙板、第三侧墙板和第四侧墙板壁厚3mm,筋厚2.5mm。
优选的,下边梁和第一下部地板采用搭接方式连接,上下接口分别焊接,下边梁壁厚5mm,筋厚4mm,第一下部地板、第二下部地板和第三下部地板壁厚3mm,筋厚2.5mm。
优选的,端板为厚度5mm的铝合金板,端立柱和主横梁由100x60x5mm的铝合金型材解压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01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