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十二聚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95643.6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2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石晓娟;陈宜顶;苗景赟;刘丛;张敬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普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85;C07K16/28;C07K1/14;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黄爽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淋巴细胞 刺激 因子 二聚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十二聚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十二聚体是将生物素化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三聚体蛋白与链霉亲和素按4:1的摩尔比偶联得到的。本发明提供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十二聚体在刺激小鼠脾脏细胞增殖实验和人B细胞增殖实验中表现出明显优于BLyS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用于BLyS相关的中和抗体筛选时,具有检测窗口大,灵敏度高,实验重复性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和免疫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十二聚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 BLyS/B-cell activatingfactor, BAFF)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 主要表达于骨髓家族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恶性B细胞等。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这些细胞膜表面以三聚体形式表达,再经Furin蛋白酶切割后释放到微循环中,进而与B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BLyS主要有三个受体,跨膜活化子和CAML作用子(transmembrane Activator andCAML Interactor, TACI)、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 BCMA)和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 cell-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 BAFF-R),这三个受体分别表达于不同发育时期的B细胞表面,BLyS与不同的受体结合介导着不同的生物学功能。BAFF-R主要表达过度期B细胞,包括滤泡(follic-lar,FO) B细胞、边缘区(marginal zone,MZ) B细胞上,BLyS与它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亲和力,二者结合调节B细胞的存活,发育和分化。而BCMA和TACI 则主要表达在活化B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的膜表面,与BLyS能识别的同时还与TNF配体超家族的另一成员增殖诱导配体(APRIL)也能相互识别,并且结合的亲和力更高。与BAFF-R不同,BCMA和TACI与炎症反应和先天免疫相关。
研究表明,BLyS的过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及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密切相关,在这些疾病患者血清中,BLyS水平明显上调。目前针对BLyS的抗体药已经应用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并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例如GSK的Belimumab用于治疗红斑狼疮,治疗组有效比例超过50%,疾病复发更新减低50%,也可明显降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诺华的Ianalumab是结合BAFF-R的,主要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适应症,已进入临床二期试验,针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适应症进入临床一期试验。在这些抗体药的筛选过程中,常用的体外筛选方法就是检测其对BLy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如B细胞增殖实验,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实验。尽管BLyS在天然状态下就是三聚体形式存在,但它与受体结合能力并不高,因此在这些分析实验中检测窗口较低且灵敏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活性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十二聚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十二聚体(BLyS十二聚体),所述十二聚体是将生物素化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三聚体蛋白与链霉亲和素按4:1的摩尔比偶联得到的。
其中,生物素化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三聚体蛋白是将如SEQ ID NO:1所示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截短体蛋白的3个重复序列通过柔性Linker串联并在C端修饰生物素得到的。
优选地,本发明中使用的柔性Linker为GGGSGGG。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三聚体蛋白包含如下的氨基酸序列或由其组成:
i)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
ii)在i)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氨基酸序列;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普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普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5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