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落地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4772.3 | 申请日: | 2021-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5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耐锐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6/00 | 分类号: | F21S6/00;F21V21/35;F21V23/06;F21V21/36;F21V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落地灯 | ||
本发明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落地灯;包括底座和发光组件,底座上设有电源组件,发光组件与底座之间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立管和升降杆,立管竖直设置且其下端固定连接底座,立管的内孔中设有第一电轨,第一电轨的下端与电源组件电连接;所述升降杆的下端设有第一导电触头,升降杆可活动地穿设于立管的内孔中从而使第一导电触头与第一电轨构成电连接;所述升降杆的上端与发光组件配合连接,且第一导电触头与发光组件电连接;本发明结构合理,升降杆通过第一导电注头和第二导电触头分别连接第一电轨和第二电轨,发光组件的竖向调节和横向调节时保持电性电连接,升降杆与立管之间无需预穿电线,调节灵活顺畅,装配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落地灯。
背景技术
由于灯具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场合不同,其结构特征也各不相同,种类繁多且功能各异。以传统的台灯结构而言,主要有灯座、灯头、灯罩和灯泡组成,灯头与灯座之间通过撑杆固定连接,撑杆分为固定式或可弯折式。LED作为一种可以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体半导体器件,具有效率高、耗能小、光线质量好、使用安全、寿命长、绿色环保、控制灵活等特点,在家用灯具中已经广泛替代传统光源成为主要的照明器件。
常见的LED台式灯一般由灯座、支撑件和光源组件组成,光源组件集成了壳体、聚光罩、光源、整流板以及电源控制器等,灯座可放置在地面或台面上,支撑件一端与灯座固定连接,光源组件通过适配结构安装在支撑件的另一端。台式灯的可移动性使其与固定插座存在距离,台式灯一般通过电源线连接固定插座,再通过支撑件中穿入的电线将电源线与光源组件连通。电源线作为明线连接在台式灯和插座之间,对使用者而言存在绊倒风险,对室内环境的整洁度影响也比较大。而支撑件中需要穿入电线,给装配和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在于,现有的LED台式灯一般照明高度和角度调节功能,支撑件可以使用伸缩管结构实现升降调节,但支撑件中的电线不具有形变量,且为了适应伸缩变量支撑件中预穿入的电线长度必然最大化,较长的预穿电线对支撑件的升降灵活性影响很大。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升降、可平移、调节灵活、装配方便的落地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落地灯,包括底座和发光组件,底座上设有电源组件,发光组件与底座之间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立管和升降杆,立管竖直设置且其下端固定连接底座,立管的内孔中设有第一电轨,第一电轨的下端与电源组件电连接;所述升降杆的下端设有第一导电触头,升降杆可活动地穿设于立管的内孔中从而使第一导电触头与第一电轨构成电连接;所述升降杆的上端与发光组件配合连接,且第一导电触头与发光组件电连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立管的上端口内设有导向柱,立管的下端口内设有柱塞,导向柱与柱塞之间设有绝缘罩,第一电轨穿设于绝缘罩内,且第一电轨的下端与柱塞固定连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导向柱上设有通孔,升降杆可转动地穿设于导向柱的通孔内,升降杆的下端设有转接头,第一导电触头与转接头)转动连接且第一导电触头与第一电轨配合电连接,导向柱上设有限位栓。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升降杆的上端设有摆头座,摆头座上设有横梁杆,横梁杆的一端设有转接头,发光组件通过转接头可转动地安装在横梁杆上。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摆头座上设有通道槽,横梁杆可沿通道槽在摆头座上滑动;所述横梁杆上设有第二电轨,第二电轨与转接头电连接;所述摆头座上设有第二导电触头,第二导电触头通过导线与第一导电触头电连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摆头座上设有防滑限位器,防滑限位器设于通道槽内并与横梁杆配合连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灯体和灯罩,灯体与转接头配合连接,灯罩设于灯体上与其配合连接;所述灯体的下端设有主光源和聚光组件,灯体的上端设有副光源和聚光组件,且灯体上设有控制副光源的独立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耐锐照明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耐锐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47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