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叠合剪力墙自动化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92814.X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6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宝业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5/00 | 分类号: | B28B15/00;B28B17/00;B28B7/26;B28B7/00;B28B23/02;B28B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彭永念 |
地址: | 436000 湖北省鄂州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合 剪力 自动化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叠合剪力墙自动化生产方法,涉及叠合剪力墙制备领域,在模台上构建用于浇筑第一墙板的组模;组模门架的夹取爪在组模内放置多根第一纵筋和第一横筋祖成钢筋网片,沿第一纵筋固定多个腹杆,在腹杆上固定多个第二纵筋和第二横筋;浇筑第一墙板,养护至强度达到要求;在模台上构建用于浇筑第二墙板的组模,在组模内浇筑第二墙板;以翻转门架的翻转转盘将待翻转叠合剪力墙翻转后插入到组模的未凝固第二墙板内;养护至强度达到要求;通过以上步骤实现叠合剪力墙自动化生产。组模门架自动将边模按照预设组模方案,高精度的组合在一起,并将待翻转叠合剪力墙自动翻转,避免人为操作导致组模精度降低的问题,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叠合剪力墙制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叠合剪力墙自动化生产方法 。
背景技术
随着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1]GB/T 51231-2016及《装配建筑评价标准》[2]GB/T 51129-2017的先后实施,叠合剪力墙得到广泛的应用。叠合剪力墙产能无法提升的最大限制因素主要有多个:一是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操作,而人工操作过程中,对技术的熟悉程度要求较高,劳动强度也较高。二是产线设备的布局不合理,各工位节拍无法一致;三是边模的组模方式不统一。当一个流水线负责人承担一条流水线的生产任务时,产线设备布局往往已成定局,要想调整也只能是局部的,但边模的组模方式根据不同的项目要求存在较大区别。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 111516132 A记载的一种自动布模机构及其布模方法、CN 109719844 A记载的布模机及其布模方法、CN 111571570 A记载的桁架自动放置专机及桁架自动放置方法。但是上述记载的方案仅限于将边模和钢筋摆放在模台上,还需要人工用磁盒将边模压紧,现有的磁盒一般采用永磁铁,存在问题是磁力小了压不住边模,磁力大了使用和控制难度大增。而且在人工定位过程中,还容易使边模发生位移,影响组模精度。而且由于仍存在大量的人工劳动,采用布模机的性价比不高。现有技术中尚未见能够实现全自动化布模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叠合剪力墙自动化生产方法,能够实现叠合剪力墙的全自动组模和翻面,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叠合剪力墙的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叠合剪力墙自动化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模台上构建用于浇筑第一墙板的组模;
S2、组模门架的夹取爪在组模内放置多根第一纵筋和第一横筋祖成钢筋网片,沿第一纵筋固定多个腹杆,在腹杆上固定多个第二纵筋和第二横筋;
S3、浇筑第一墙板,养护至强度达到要求;
S4、在模台上构建用于浇筑第二墙板的组模,在组模内浇筑第二墙板;
S5、以翻转门架的翻转转盘将待翻转叠合剪力墙翻转后插入到组模的未凝固第二墙板内;
S6、养护至强度达到要求;
通过以上步骤实现叠合剪力墙自动化生产。
优选的方案中,步骤S1~S3具体为:
S01、将电磁铁的水平阵列位置输入控制系统;
S02、将组模方案输入控制系统;
S03、获取钢筋组模的水平位置;
S04、获取模台位置;
S05、将钢筋组模中边模的位置与电磁铁阵列位置重叠;
S06、组模门架的夹取爪布置边模;
S07、控制与边模位置对应的电磁铁的顶升缸升起;
S08、与边模位置对应的电磁铁通电将边模吸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宝业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宝业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28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VC塑料线槽制造成型加工系统
- 下一篇:叠合剪力墙组模系统及组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