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驱一体化提高页岩油采收率降低压裂液返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8028.2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1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烁石;郭平;汪周华;刘煌;胡义生;古铮;胡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16;E21B43/22;E21B43/267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提高 页岩 收率 降低 压裂液返排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压驱一体化提高页岩油采收率降低压裂液返排的方法,包括:(1)配制自生气压裂液;(2)使用自生气压裂液携砂进行压裂施工;(3)裂缝形成后,依据目的层温度和生气剂反应速率设计反应时间进行关井闷井,对油藏进行浸泡,待自生气压裂液全部反应并在裂缝扩展面上充分渗吸;(4)开井返排剩余压裂液,开始正常采油生产。所述自生气压裂液通过向水基压裂液中添加2.5%‑77%的生气剂、0.05%‑0.1%的防垢剂配制而成。所述生气剂为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水溶性化合物。所述防垢剂为乙二胺四乙酸、聚丙烯酸钠或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本发明在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的同时降低压裂液返排量,产气速度可控,化学剂利用充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领域中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的方法,特别是涉及压驱一体化提高页岩油采收率降低压裂液返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消耗,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力度的背景下,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目前常规油气的重要补充,非常规油气中很重要的一种即为页岩油(liquidrich shale)。我国的页岩油可采资源量位居全球第三,为322×108桶,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得益于长水平井多段压裂技术的成熟,美国已经对页岩油资源进行了规模化开发并借此成为了原油净出口国。根据美国现有的页岩油开发经验,其页岩油藏生产周期都短于10年,采收率在2%到10%之间。由于页岩油天然储集物性的特征,其开发初期的产量递减较为剧烈,通常产量在生产的前两年内降至最初的10%。在初期的快速递减结束后,还需投入数次重复压裂以部分恢复产能。所以提高页岩油压裂或重复压裂对油藏的开采效率是目前重要的攻关方向,也是我国重要的技术储备。
现有页岩油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集中于注气、注水、注表面活性剂吞吐以及原位微生物手段。但是由于页岩的基质渗透率过低,注入困难,不能实现传统提高采收率方法中的驱替形式。所以结合压裂施工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是解决注入困难与施工成本的高效益选择。
原位CO2提高采收率是以化学剂在油藏中生成CO2,以运输和注入化学剂代替气态CO2,解决注CO2的部分问题。原位CO2技术就是众多提高采收率方法中较容易与压裂施工结合的技术,衍生出了不同的压裂液体系。单液法是指生气段塞具有单独生成CO2的能力,这种体系多为单一化学剂在地层温度热解或者缓释酸为主。双液法是指先后或多次交替注入两种化学剂段塞,两个段塞的主化学剂单独在油藏条件下不会生成CO2,在两个段塞混合后会生成CO2并且放热。目前涉及原位CO2的压裂液研发多基于双液法思路提出,如“一种自生能型清洁压裂液及其制备方法”(CN108531160A)使用的碳酸盐与水杨酸体系,“一种低腐蚀自生气增能压裂液及其制备方法”(CN111100624A)使用的尿素、亚硝酸钠与盐酸体系。双液法涉及多段塞注入,增加了压裂施工的复杂程度,并且生气反应会产生对提高采收率无效的盐,导致了投入化学剂的浪费,对控制施工成本有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压驱一体化提高页岩油采收率降低压裂液返排的方法,该方法原理可靠,操作简便,易于和压裂施工结合,注入后反应掉水基压裂液中的水,提高采收率效果强,产气速度可控,化学剂利用充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综合增强渗吸和注气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的原理,具有生气能力可调,反应速率可调,可以消耗水基压裂液的水并在地面条件不反应,在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的同时降低压裂液的返排量,减少压裂液返排过程中的支撑剂返排。
压驱一体化提高页岩油采收率降低压裂液返排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自生气压裂液;
(2)使用自生气压裂液携砂进行压裂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80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流水箱及风送喷洒模块
- 下一篇:一种共轨喷油器故障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