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面部特征的疲劳驾驶识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7900.1 | 申请日: | 202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3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董连飞;蔡俊平;吴海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G06K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吴轶淳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面部 特征 疲劳 驾驶 识别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面部特征的疲劳驾驶识别系统,涉及防疲劳驾驶领域,包括:视野采集装置,用于采集驾驶员面朝位置的视野图像数据;面部采集装置,用于采集驾驶员的面部图像数据;控制装置,设置在驾驶舱内,分别连接视野采集装置、面部采集装置,用于在车辆行驶时,控制视野采集装置对视野图像数据进行采集;在视野图像数据于一预设时间范围内未发生变化时,控制装置生成一第一采集指令,以控制面部采集装置采集面部图像数据,并输入一预设模型;在面部图像数据与预设的面部模版不符时,预设模型输出一疲劳驾驶的识别结果。本发明通过对视野图像数据和面部图像数据的双重判断,有效提升了对疲劳驾驶识别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疲劳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面部特征的疲劳驾驶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由于睡眠不足或长时间持续驾驶造成的反应能力下降,这种下降表现在驾驶员困倦、打磕睡、驾驶操作失误或完全丧失驾驶能力。对交通事故原因的调查研究发现85%的事故与驾驶员有关,车辆和环境因素只占15%。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一瞬间的行为和故障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些行为包括知觉的延迟、对环境的决策错误、对危险情况的处理不当等。在所有的驾驶员错误中,最常见的是知觉延迟和决策错误,这些错误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操作不当等,产生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就是驾驶疲劳。
根据研究表明,人在处于疲劳驾驶的状态时,面部特征会与正常状态下的面部特征发生较大变化,可以利用这一点,对驾驶员的疲劳驾驶进行识别。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面部特征的疲劳驾驶识别系统,包括:
视野采集装置,设置在驾驶员面朝位置,用于采集所述驾驶员面朝位置的视野图像数据;
面部采集装置,设置在正对所述驾驶员的面部位置,用于采集所述驾驶员的面部图像数据;
控制装置,设置在驾驶舱内,分别连接所述视野采集装置、所述面部采集装置,用于在车辆行驶时,控制所述视野采集装置对所述视野图像数据进行采集;
在所述视野图像数据于一预设时间范围内未发生变化时,所述控制装置生成一采集指令,以控制所述面部采集装置采集所述面部图像数据,并输入一预设模型;
在所述面部图像数据与预设的面部模版不符时,所述预设模型输出一疲劳驾驶的识别结果。
优选的,所述视野采集装置为第一摄像头,固定安装在驾驶座的头枕侧边处。
优选的,所述面部采集装置为可调节摄像头组件,安装在所述驾驶舱顶部,并正对所述驾驶座。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摄像头组件包括:
驱动电机,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驾驶舱顶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竖直朝下,并连接一丝杆;
所述丝杆外部套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通过一连接件连接一基座,通过所述滑槽限制所述基座在所述丝杆上竖直移动;
所述基座上固定安装有一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正对所述驾驶座。
优选的,还包括一报警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预设模型的识别结果为疲劳驾驶时,对所述驾驶员进行报警提醒。
优选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
声光报警器,和/或嗅觉报警器,和/或振动器。
优选的,还包括一颈部按摩装置,通过一连接部件安装在所述驾驶座上,所述颈部按摩装置的正面与所述驾驶员的颈部相抵。
优选的,所述颈部按摩装置包括:
颈托,所述颈托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颈托的内侧两端分别设有一电极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79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