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6912.2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5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张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H04W28/02;H04W40/3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数据 采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筛选当前时刻采集的数据值变化较大的节点,并判断其是否为异常节点;
步骤二:获取异常数据节点占比,当数据异常节点占比低于规模阈值时,过滤掉可信度低的节点数据后再启动紧急数据采集机制进行数据采集;当数据异常节点占比高于规模阈值时,启动紧急数据采集机制进行数据采集;
所述启动紧急数据采集机制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当前紧急簇首节点采用多链路传输策略,向其下游发送紧急请求,请求信息包含当前簇位置信息;下游簇首节点接到请求消息后,降低自身簇内数据采集频率,减少其他簇首数据转发,并提高当前紧急簇首的数据转发优先级来确保当前紧急簇首数据传输;异常数据采集完毕后,各簇首恢复正常采集机制;
所述步骤二包括:
步骤201:通过公式获取异常数据节点占比θ,其中,N为当前时刻簇首基于箱型模型统计出该簇内数据异常节点数,NCH为该簇内成员节点总数;
步骤202:当表示小部分异常值出现,采用基于信任模型的采集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其中,表示规模阈值;
步骤203:当表示多数节点出现数据异常,启动紧急数据采集机制进行数据采集;
所述步骤202包括:
获取簇首对异常节点i的可信度;
获取异常节点i的数据偏移度;
根据簇首对异常节点i的可信度以及异常节点i的数据偏移度获取异常节点i信任度,当小于阈值λ时,数据可信度较低,过滤该节点数据;当异常节点i的信任度大于阈值λ时,采信该节点数据,启动紧急数据采集机制进行数据采集;
所述获取簇首对异常节点i的可信度包括:
通过公式获取簇首对异常节点i的可信度Di,其中,E()表示概率分布运算符号,αij表示成功交互αij次,βij表示失败交互βij次,表示异常节点i关于簇首节点j概率密度分布函数且为交互成功的概率,α表示异常节点i历史交互成功次数,β表示簇首节点j历史交互失败次数且α0,β0,Γ()表示伽玛函数;
所述获取异常节点i的数据偏移度包括:
对于异常节点i,选取同簇通信半径内k个邻居节点,设k个邻节点当前采集数据为ai1,ai2....aik,则邻节点数据均值为:
通过公式Ti=ω*|ai-Ei|+(1-ω)*|ai-Ek|获取异常节点i的数据偏移度,其中,ω为第一平衡系数且ω∈[0,1],ai表示异常节点i当前采集数据,Ei为异常节点i采集数据的历史均值;
所述根据簇首对异常节点i的可信度以及异常节点i的数据偏移度获取异常节点i信任度包括:
通过公式获取异常节点i信任度,其中,Trusti表示异常节点i信任度,为第二平衡系数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基于监测数据的时间相关性设置大小为M的数据窗口,对于节点i,当前时刻t采集的数据为ai(t)且t=n×Δt,Δt为采样间隔,n为采样总数,则上一时刻即t-1=(n-1)×Δt时刻采集数据为ai(t-1),簇首利用箱型模型
对节点i前M-1个数据进行箱型计算并划分可信区间[εa,εb],如果ai(t)在[εa,εb]区间外即数据偏差过大判断为异常数据,节点i判为异常节点;Q1为M-1个数据中下四分位值,Q3为M-1个数据中上四分位值,IQR=Q3-Q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69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料封装机
- 下一篇:车载物联网的架构、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和列车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