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式含油污泥热解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6104.6 | 申请日: | 2021-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4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雷震东;吴立进;刘前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尼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02F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含油 污泥 系统 | ||
一种车载式含油污泥热解系统,包括热解装置、燃烧器、柴油箱,其特征是:所述热解装置上设置燃烧器和热解烟气出口,所述热解烟气出口通过热解烟气管道连接烟气净化装置的进口,烟气净化装置的出口通过净气管道连接排气筒,所述热解装置的出料端设置热解油气出口和热解渣出口,热解油气出口通过热解油气管道连接燃烧器的进口,所述热解装置上设有给料系统,所述给料系统包括斗式提升机、含油污泥料斗、双翻板阀、圆筒、第一旋转密封、回转滚筒,斗式提升机的出料口连接含油污泥料斗的进料口,所述含油污泥料斗的下部连接双翻板阀。本发明具有自发电、无需用水、适合各种类型油泥、性价比高、灵活机动、处理彻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式含油污泥热解系统。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来源于油气田开采过程,主要有废液油泥、落地油泥、集输系统油泥、污水处理系统油泥几大类,是一种油、水、泥的混合物,具有产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等特点。含油污泥的特殊性在于易燃易爆、含水与含油,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一般而言,油气田地处偏僻,工作环境艰苦,原油污染多为零星分布,油泥的清理和收集极为不便,而且一般缺水缺电不利于建设大规模的油泥集中处理设施。
目前,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的主流技术是热解法,利用回转式热解炉对含油污泥进行间接加热。由于上述提到的含油污泥的含水、含油特性,以及各种工况下物料特性的复杂变化,比如含水率可以从高达85%的极易流动变化到50%以下的较干状态,这对物料的下料、输送、加热脱附都造成了严重困难,需要考虑物料的广谱适应性问题。此外,油泥的含油率也并非恒定不变,当含油率偏低时,对于以冷凝方式回收油品的热解方式来说就变得不太经济,而且冷凝方式需要大量冷却水以及污水处理装置。
上述种种问题,都急需一种适合偏远地区缺水缺电的、零星散布的、物料特性复杂变化的、性价比高、最好可以灵活机动、处理彻底的油泥处理方式。因此,针对以上现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载式含油污泥热解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车载式含油污泥热解系统,具有自发电、无需用水、适合各种类型油泥、性价比高、灵活机动、处理彻底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式含油污泥热解系统,包括热解装置、燃烧器、柴油箱,其特征是:所述热解装置上设置燃烧器和热解烟气出口,所述热解烟气出口通过热解烟气管道连接烟气净化装置的进口,烟气净化装置的出口通过净气管道连接排气筒,所述热解装置的出料端设置热解油气出口和热解渣出口,热解油气出口通过热解油气管道连接燃烧器的进口,所述热解装置上设有给料系统,所述给料系统包括斗式提升机、含油污泥料斗、双翻板阀、圆筒、第一旋转密封、回转滚筒,斗式提升机的出料口连接含油污泥料斗的进料口,所述含油污泥料斗的下部连接双翻板阀,双翻板阀的出料端连接垂直管的进料口,垂直管的出料口连接内伸管的进料口,圆筒的一端连接垂直管和包围内伸管,圆筒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旋转密封连接热解装置的回转滚筒,回转滚筒远离第一旋转密封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旋转密封,所述柴油箱出口的一路通过第一油管连接燃烧器的进口,所述柴油箱出口的另一路通过第二油管连接风冷柴油发电机组的进口,风冷柴油发电机组的出口通过发电机组烟气管道连接烟气净化装置的进口。
进一步的,所述净气管道上设有引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热解油气管道上设有阻火器。
进一步的,所述热解渣出口连接固渣收集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管上设有第一油泵。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油管上设有第二油泵。
本发明的创新之处:
(1)、针对零星散布的油泥发生场所,提出了车载式的油泥热解方案,可灵活机动地处理中小规模的油泥发生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尼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优尼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61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