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凝结水回收系统的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5635.3 | 申请日: | 202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4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殷铭瑞;柏秋实;孙妍;李思怡;杨健廉;徐源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87 | 分类号: | F24F1/0087;F24F5/00;F24F11/64;F24F11/77;F24F11/88;F24F13/22;F24F110/10;F24F14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麦宝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33 | 代理人: | 刘丽萍 |
地址: | 51907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结水 回收 系统 空调器 运行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凝结水回收系统包括集水装置、毛细蒸发装置和风机;其中,
所述集水装置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内收集蒸发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
所述毛细蒸发装置内部设置毛细结构并与所述集水装置连通,使集水装置收集的凝结水在毛细结构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室内空气温度下降湿度增加;
所述风机提供室内空气流经所述毛细蒸发装置的动力,并被控制调节使用凝结水对所述室内空气进行降温加湿的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盒、出水孔、排水管和溢水管;其中,
所述集水盒底部设置有出水孔;所述集水盒内的凝结水通过所述出水孔流入所述毛细蒸发装置内;
所述集水盒连接有排水管和溢水管;
在所述集水盒最低位置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口连接;当凝结水需要排出时通过所述排水管直接排出至室外;
在所述集水盒最高位置开设有溢水口,所述溢水管与所述溢水口连接;当凝结水水位达到溢水口位置时通过所述溢水管直接排出至室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装置包括第一水位检测装置、第二水位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水位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集水盒的最低水位位置,当所述第一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凝结水在最低水位时告警提示补水;
所述第二水位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集水盒的溢水口处,当所述第二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凝结水水位达到溢水口位置时告警提示开启溢水管排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毛细蒸发装置内部形成一腔体结构;
所述毛细结构采用多边形换热通道且多个所述多边形换热通道交错排列设置在所述腔体结构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毛细蒸发装置的腔体结构的一端,通过控制调节风机转速调节进入毛细蒸发装置的空气流动速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毛细蒸发装置设置有喷淋结构;
所述喷淋结构设置在所述毛细蒸发装置与所述集水装置连通处用于吸收来自集水装置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喷淋在所述毛细结构上。
7.一种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凝结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空调器设定制冷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控制调整风机转速使风机在不同风速挡位间切换进而控制调整进入毛细蒸发装置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实现控制凝结水蒸发速率进而控制空气降温加湿速率。
8.一种空调器,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凝结水回收系统或采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当空调器设定制冷温度小于室内环境温度时,伴随室内环境温度降低和室内相对湿度升高,风机风速挡位从较高的风速挡位逐渐调节至较低的风速挡位。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当空调器设定制冷温度大于等于室内环境温度时,伴随室内环境温度升高和室内相对湿度降低,风机风速挡位从较低的风速挡位逐渐调节至较高的风速挡位。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当风机运行经过预设时间周期后,对风机风速挡位的修正过程包括:
当室内相对湿度达到最大值时,风机停止运行;
当室内相对湿度下降且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制冷温度时,风机开启最高风速挡位;当室内环境温度下降至设定制冷温度后风机转换至最低风速挡位;
当室内相对湿度持续下降且室内环境温度大于设定制冷温度时,风机逐级升高风速挡位;当室内环境温度下降且室内相对湿度开始上升后,风机逐级降低风速挡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56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PCR八连管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