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肢按摩系统与装置、以及用于控制下肢按摩系统与装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3030.0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3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加中;玉置健;佐藤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傲胜国际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9/00 | 分类号: | A61H9/00;A61H7/00;A61H3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王维;严慎 |
地址: | 新加坡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肢 按摩 系统 装置 以及 用于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下肢按摩系统,该下肢按摩系统用于接收一下肢,该下肢包括脚、踝和该下肢的一上部分,该下肢按摩系统包含:
一主壳体,该主壳体用于接收和容纳一下肢,该主壳体具有多个部分,该多个部分相邻地配置,以形成一L形的内部空腔,该多个部分包括:
一管状部分,该管状部分用于容纳该下肢的一上部分,该管状部分具有在该主壳体的一近端处的至少一第一端部,该管状部分由一上左侧壁和相对于该上左侧壁的一上右侧壁形成,该第一端部具有用于允许该下肢插入的一开口;
一细长部分,该细长部分用于容纳该脚,该细长部分具有在该主壳体的一远端处的至少一第二端部,该细长部分由一前顶壁和相对于该前顶壁的一前底壁形成;及
一隅角部分,该隅角部分形成于该管状部分与细长部分之间,该隅角部分具有将该隅角部分的近部分和远部分分离的一隅角部,该隅角部分的该近部分具有至少一下左侧壁和相对于该下左侧壁的下右侧壁,该隅角部分的该远部分具有一后顶壁和相对于该后顶壁的后底壁,该后底壁用于接收该脚的脚跟的至少一部分;
多个可膨胀构件,该多个可膨胀构件包括:
一第一可膨胀构件,该第一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细长部分中,并且形成邻近于该第二端部的该前顶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一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细长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细长部分中时:
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内庭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
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侠溪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
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内庭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并且
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侠溪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一第二可膨胀构件,该第二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隅角部分中,并且形成该后顶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隅角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
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冲阳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
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解溪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
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冲阳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并且
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解溪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一第三可膨胀构件,该第三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隅角部分中,并且形成该下左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三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一第二部和一第三部的多个部,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隅角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
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仆参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
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申脉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
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三部在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金门穴位点的一第三位置处形成,
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仆参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申脉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三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金门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三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一第四可膨胀构件,该第四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管状部分中,并且形成该上左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四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管状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管状部分中时:
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飞扬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
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外丘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
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飞扬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并且
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外丘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一第五可膨胀构件,该第五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管状部分中,并且形成该上左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五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管状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管状部分中时:
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上巨虚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
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丰隆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
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上巨虚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并且
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丰隆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一第六可膨胀构件,该第六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隅角部分中,并且形成该下右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六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隅角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
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该部分的一水泉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
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照海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
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水泉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并且
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照海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一第七可膨胀构件,该第七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隅角部分中,并且形成该下右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七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隅角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
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该部分的一交信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
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复溜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
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交信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并且
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交信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及
一第八可膨胀构件,该第八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管状部分中,并且形成该上右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八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一第二部和一第三部的多个部,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管状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管状部分中时:
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筑宾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
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承山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
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三部在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漏谷穴位点的一第三位置处形成,
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筑宾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承山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并且
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三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漏谷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三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第一突出构件和第二突出构件,该第一突出构件和第二突出构件径向延伸远离一公共轴并且可组态以围绕该公共轴旋转,该公共轴为与绘制于该细长部分的该第二端部与该隅角部分的该隅角部之间的线垂直的轴,其中该第一突出构件和第二突出构件经组态以指向不同的方向,其中该第一突出构件和第二突出构件可定位在该隅角部分的该后底壁的至少一部分的下方,其中该第一突出构件和第二突出构件中的每个以在朝向该隅角部分的一内部突出和朝向该隅角部分的该内部不突出之间切换的方式相对于该公共轴可旋转,其中当该隅角部分容纳该脚时,该第一突出构件和第二突出构件中的每个可组态以通过控制该突出构件围绕该公共轴的旋转来控制施加至该脚的底部的压力的量,其中该第一突出构件和第二突出构件中的每个可组态以当该突出构件被旋转至一最大位置时将一第一最大压力施加至该脚的该底部;
其中该第二可膨胀构件与该第一突出构件和第二突出构件中的每个突出构件可组态以通过朝向该主壳体的该隅角部分的该内部延伸该第二可膨胀构件并且旋转该第一突出构件和第二突出构件中的每个至该最大位置而协作以将逐渐增加的压力施加至该脚的该底部直到一第二最大压力,其中该第二最大压力大于该第一最大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傲胜国际私人有限公司,未经傲胜国际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30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间隙高速流体空化观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超声波控制接水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