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机及气溶胶发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1981.4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2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玲;赵波洋;赵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6 | 分类号: | A24F40/46;A24F40/40 |
代理公司: | 深圳智汇远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81 | 代理人: | 李雪鹃;牛悦涵 |
地址: | 518127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机 气溶胶 发生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制造领域,具体的公开一种主机及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主机主体,设有进气通道及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安装槽;电气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电气机构与所述主机主体电连接且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第一出气通道,所述电气机构相对于所述主机主体活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气机构可凸出或收缩于所述主机主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通过电气机构相对所述主机主体的凸出或收缩,调整电气机构相对所述主机主体的凸出高度,以达到适配多种雾化器电极的目的,提高主机与雾化器电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在所述电气机构内设置第一出气通道,可有效提高主机与雾化器气连通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主机整体的通用性,改善用户的使用感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机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产生装置通常需要由主机与雾化器两部分共同组成,且需要主机与雾化器通过各自的导电电极接触导通后,才能制造出供用户使用的气溶胶。目前的主机在与雾化器连接的过程中,由于雾化器的类型较多,主机与雾化器的连接需要做到一一对应的接触连接,都需要主机的电极与雾化器的电极进行电连接,这就对主机的通配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现有技术中,主机上的部件一般都是固定安装在主机上的,导致了主机的通配性较差,不能很好的通配不同类型的雾化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主机与雾化器电极连接不稳定、气连通效果差导致主机的通配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机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机。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主机,包括:
主机主体,设有进气通道及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安装槽;
电气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电气机构与所述主机主体电连接且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第一出气通道,所述电气机构相对于所述主机主体活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气机构可凸出或收缩于所述主机主体。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气机构包括电极连接部及电极对接部,所述电极连接部与所述主机主体电连接且设有所述第一出气通道,所述电极对接部与所述电极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电极连接部相对于所述主机主体活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极连接部可凸出或收缩于所述主机主体。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极连接部包括连接主体及活动主体,所述连接主体与主机主体电连接且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第一子通道,所述活动主体设有第二子通道且活动插设于与所述连接主体,以使得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且所述活动主体可凸出或收缩于所述主机主体。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子通道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连接主体及活动主体,以使得所述活动主体活动插设于与所述连接主体。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极对接部套设于所述电极连接部且相对于所述电极连接部活动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气机构包括主机电极及导气管,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子安装槽及第二子安装槽,所述主机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并与所述主机主体电连接,所述导气管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安装槽内且设有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以使得所述导气管可凸出或收缩于所述主机主体。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子安装槽内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主机主体及所述导气管。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主机主体还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第二出气通道。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气机构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连通的出气口,且所述电气机构收缩或凸出于所述主机主体时,所述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成连通或未连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19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