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隐藏式自然通风幕墙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1331.X | 申请日: | 202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1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于典;杨燕雅;李希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2/96;E04B1/72;E06B9/28;E06B7/082;F24F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藏 自然通风 幕墙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的一种隐藏式自然通风幕墙系统,技术方案为:楼层幕墙和层间玻璃阴影盒之间设置条状的自然通风道;所述自然通风道的截面为L形,所述L形的两端开口,所述L形的水平段通向室外,所述L形的垂直段通向室内;防雨百叶设置在所述自然通风道的所述水平段内,朝向室外;可开启扇设置在所述自然通风道的所述垂直段的端口。其隐藏式开启,满足自然通风同时,幕墙外立面一体化设计。且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快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适用于幕墙立面一体化设计、隐藏式自然通风的幕墙立面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人居而言,自然通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通风也具有低能耗、低造价、低维护、高健康的优点。目前玻璃幕墙结构的自然通风系统主要包括传统的门窗系统,但是,其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铝合金门窗的五金配件是最为容易受损的零部件,因为日常的门窗开关使用,都涉及到五金配件的使用以及运转。五金执手、铰链出现老化问题,门窗容易出现轻微摇晃的现象,门窗的密封性和稳定性都会大打折扣,在遇到恶劣天气时,门窗会渗水漏水、漏风等现象。此外,铝合金型材老化,在遇到台风、暴风雨等天气下,风力增强,门窗承重力降低,可能会出现变形等问题,情况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掉落的危险,会对他人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2、传统开窗方式的框料会对立面形象造成过多线条,不能保证建筑立面整体形;当外开窗有的开启有的不开启的时候,建筑立面显得零乱,破坏了建筑外形的整体感。
3、很多高层办公建筑采用全空调系统,整个幕墙建筑物的外皮主要由各楼层幕墙和层间玻璃阴影盒组成。层间玻璃阴影盒处于玻璃幕墙层间位置,由玻璃和背衬板组成。一般,楼层幕墙和层间玻璃阴影盒之间直接通过金属框料连接。在全幕墙体系中,封闭的室内环境达不到自然通风的需求。缺乏自然通风的办公环境也会影响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4、建筑物高度对自然通风有很大影响,不宜采用大面积窗扇。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室外风速随之变大。而门窗两侧的风压差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另一方面,热压与建筑物的高度也成正比。自然通风的风压作用和热压作用都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增加而增强。但是,高层建筑能把城市上空的高速风引向地面,产生“楼房风”的危害,这对周边地区自然通风的稳定性和控制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隐藏式自然通风幕墙系统,其隐藏式开启,满足自然通风同时,幕墙外立面一体化设计。且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快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隐藏式自然通风幕墙系统,楼层幕墙和层间玻璃阴影盒之间设置条状的自然通风道;所述自然通风道的截面为L形,所述L形的两端开口,所述L形的水平段通向室外,所述L形的垂直段通向室内;防雨百叶设置在所述自然通风道的所述水平段内,朝向室外;可开启扇设置在所述自然通风道的所述垂直段的端口。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防虫网设置在所述水平段内,并位于所述防雨百叶的内侧。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防尘网设置在可开启扇与自然通风道的垂直段的相交处。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防雨百叶为斜向布置。
本隐藏式自然通风幕墙系统与幕墙实行一体化设计,外观整体;防雨百叶具有调节进风量和防雨的功能,同时宜与墙面呈一定角度,使通风幕墙系统在视觉上最大化隐藏。本发明的原理为,当可开启扇开启时,自然风从水平段的开口处进入L形的自然通风道,经过防雨百叶、防虫网后进入垂直段的开口进入室内;当室内使用空调时,关闭可开启扇。
本隐藏式自然通风幕墙系统在室内实现上下通风,提供新鲜的自然空气,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非常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隐藏式自然通风幕墙系统,是理想的通风系统,保证了室内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自然通风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13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模块、双频带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具有场电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