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77836.9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6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曹雷;邓如泳;董定一;郭孟凌;李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9/06 | 分类号: | H02G9/06;H02G3/34;H02G3/06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沟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电缆沟结构。电缆沟结构包括:电缆沟、渗水管、第一变径管、第一浮球、第二变径管、第一隔板、第二浮球以及报警单元。反渗至第一管段内的地下水的浮力将会使第一浮球上浮,以致第一浮球封堵第一变径管的上端开口,从而能够防止地下水继续反渗并保护电缆免受反渗的地下水的侵蚀。由于第一浮球封堵了第一变径管的上端开口,因此,电缆沟内的积水也无法通过第一变径管的上端开口向下排出,则积水会存储在第一变径管的上方。第一变径管上方存储的积水的浮力则会带动第二浮球上浮至第二变径管的上端开口处,以致触发报警单元发出报警信号,从而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地下水反渗的情况,并且同时能够及时预警电缆沟内的积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沟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缆沟结构。
背景技术
在变电站、环网柜、配电室等电气设施中,都需要在地下洞室埋设电缆。电缆沟作为电缆的敷设载体,是各基建工程中重要的施工内容。电缆沟内的积水过多时容易破坏电缆。为了对电缆沟排水,通常在电缆沟底部埋设渗水管,电缆沟内的水能够从渗水管的底部渗入地下土层内。
在沿海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容易从渗水管反渗,反而倒灌入电缆沟内损坏电缆。并且,若不能及时发现地下水反渗情况,导致电缆受到损坏的风险增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地下水容易从渗水管反渗至电缆沟以及不能及时发现反渗情况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地下水反渗至电缆沟且能够及时发现反渗情况的电缆沟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沟结构,包括:
电缆沟,具有底壁和围设于底壁的多个侧壁,自所述底壁向下开设有通道;
渗水管,安装于所述通道并与所述电缆沟连通,所述渗水管包括低于所述底壁的第一管段和高于所述底壁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侧壁为镂空结构;
第一变径管,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段内且与所述渗水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变径管的下端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段的侧壁,所述第一变径管的上端开口小于所述第一变径管的下端开口;
第一浮球,位于所述第一管段并且在浮力的作用下能够上浮并封堵所述第一变径管的上端开口;
第二变径管,安装于所述第二管段内且与所述渗水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变径管的下端安装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侧壁,所述第二变径管的上端开口小于所述第二变径管的下端开口;
第一隔板,为镂空结构且位于所述第二变径管与所述第一变径管之间;
第二浮球,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变径管之间,所述第二浮球能够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并封堵所述第二变径管的上端开口;以及
报警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变径管之外;所述第二浮球封堵所述第二变径管的上端开口时能够触发所述报警单元发出报警信号。
上述的电缆沟结构,当地下水从渗水管的底端反渗时,进入第一管段内的地下水的浮力将会使第一浮球上浮。当第一浮球上浮至第一变径管的上端开口处时,能够封堵第一变径管的上端开口,从而能够防止地下水继续反渗并保护电缆免受反渗的地下水的侵蚀。由于第一浮球封堵了第一变径管的上端开口,因此,电缆沟内的积水也无法通过第一变径管的上端开口向下排出,则积水会存储在第一变径管的上方。第一变径管上方存储的积水的浮力则会带动第二浮球上浮。当第二浮球上浮至第二变径管的上端开口处时,第二浮球能够触发报警单元发出报警信号,从而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地下水反渗的情况,并且同时能够及时预警电缆沟内的积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的侧壁为镂空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和/或所述第二管段为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外壁设有沿轴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环形凹槽,每个所述环形凹槽的底壁设有沿周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78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PET回收料增韧的酚醛模塑料
- 下一篇:低分离力常开式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