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叠合楼板固接独立支撑早拆模支撑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76042.0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2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凌亚青;韦健;吴明俊;王艳萍;曾钰铭;李助荣;余福旺;苏庆梅;李绍石;许爱霞;周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11/52;E04G25/04;E04G25/06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梁春芬 |
地址: | 545002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楼板 独立 支撑 早拆模 体系 | ||
本发明叠合楼板固接独立支撑早拆模支撑体系,包括可调支撑柱、水平托梁、后浇接缝台模、柱顶梁盖、边梁装置及周边固接连接套筒,可调支撑柱与叠合楼板托梁和后浇接缝台模固接,形成稳固的门式架结构体系。通过特制固定装置将叠合楼板支撑面与周边砼梁或剪力墙固定,组成稳固的模板支撑体系,无需水平杆和剪刀撑,并且将叠合楼板后浇接缝模板加工成单架台式模板,可直接固定在可调早拆支撑柱的托顶装置上,达到快装早拆、节约人工和材料的目的,为装配式建筑楼面叠合楼板施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叠合楼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是装配式建筑三板体系中应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预制构件之一,而叠合楼板后浇接缝模板方案和板下支撑体系形式多样,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对现有应用较多的支撑体系和后浇接缝模板方案进行收集研究,发现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采用传统的现浇楼板满堂架搭设方式,扣件式或盘扣、腕扣式架管支撑叠合楼板,后浇接缝处采用木模板支模;2、采用可调三角撑脚钢支撑柱托顶方木或钢梁支撑叠合楼板,后浇接缝处采用木模板支模,钢支撑柱仍需增加水平系杆和剪刀撑连接,保证架体稳定。
现有技术支撑柱与叠合楼板支撑面没有固接,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稳定的支撑体系。后浇接缝模板需要单独支撑装模,支撑体系需设置水平系杆和防晃动的剪刀撑,这种施工方法与传统的现浇楼面装模方法相似,在工期和进度上无法体现出装配式建筑的优越性,并且工程造价比传统现浇结构高,杆件多,交叉碰撞多,给施工带来很大不便,这也是影响我国装配式建筑推广的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叠合楼板固接独立支撑早拆模支撑体系,能够达到快装早拆、节约人工和材料,为装配式建筑楼面叠合楼板安装提供一种新的技术。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叠合楼板固接独立支撑早拆模支撑体系,包括可调支撑柱、水平托梁、后浇接缝台模、柱顶梁盖、边梁装置及边梁固定装置,可调支撑柱包括支撑在相邻两块叠合板后浇接缝处底部的后浇接缝可调支撑柱和支撑在侧边并靠近砼墙的叠合板底部的水平托梁支撑柱,后浇接缝可调支撑柱包括柱套管Ⅰ、螺纹柱支撑头Ⅰ、托顶装置Ⅰ、柱头板Ⅰ及托顶托顶调节螺帽Ⅰ,螺纹柱支撑头Ⅰ外表面设有外螺纹,螺纹柱支撑头Ⅰ底端套在柱套管Ⅰ内,柱头板Ⅰ连接在螺纹柱支撑头Ⅰ顶端,托顶调节螺帽Ⅰ套在螺纹柱支撑头Ⅰ的外螺纹上,托顶装置Ⅰ底端靠在托顶调节螺帽Ⅰ上方,转动托顶调节螺帽Ⅰ可调节托顶装置Ⅰ在竖直方向的高度;水平托梁支撑柱包括柱套管Ⅱ、螺纹柱支撑头Ⅱ、托顶装置Ⅱ、柱头板Ⅱ及托顶调节螺帽Ⅱ,螺纹柱支撑头Ⅱ外表面设有外螺纹,螺纹柱支撑头Ⅱ底端套在柱套管Ⅱ内,柱头板Ⅱ连接在螺纹柱支撑头Ⅱ顶端,托顶调节螺帽Ⅱ套在螺纹柱支撑头Ⅱ的外螺纹上,托顶装置Ⅱ底端靠在托顶调节螺帽Ⅱ上方,转动托顶调节螺帽Ⅱ可调节托顶装置Ⅱ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边梁装置设置在砼墙或梁边缘并通过边梁固定装置将边梁装置与周边的砼墙或梁连接;后浇接缝台模安装在同一排相邻两根后浇接缝可调支撑柱的托顶装置Ⅰ上,后浇接缝台模还安装在靠近砼墙或梁处的后浇接缝可调支撑柱托顶装置Ⅰ与边梁装置之间;相邻两排后浇接缝可调支撑柱之间、水平托梁支撑柱与其所临近的后浇接缝可调支撑柱之间、相邻两条水平托梁支撑柱之间、水平托梁支撑柱与边梁装置之间分别安装有水平托梁;柱顶梁盖盖在后浇接缝可调支撑柱的柱头板Ⅰ及该后浇接缝可调支撑柱两侧所连接的水平托梁上并通过固接螺栓与两侧所连接的水平托梁连为一体,形成临时三维固接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6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