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型方法、预制混凝土构件及装配式建筑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5920.7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7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风;韩春旭;周俊;倪峥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昇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B28B23/02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韦超峰;陈静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混凝土 构件 成型 方法 装配式 建筑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型方法、预制混凝土构件及装配式建筑,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型方法,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向底模上设置有成孔模件的模壳中浇筑混凝土,养护后形成预制混凝土构件;在脱模阶段中,预制混凝土构件被吊起,成孔模件的骨架上附着的柔性层受力产生弹性形变,使得成孔模件与预制混凝土构件分离,并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形成通孔。本发明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型方法无需反复安装及拆卸成孔模件,操作简单,施工要求低,能够高效率地制作具有预留孔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对装配式建筑生产的自动化、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非常有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型方法、预制混凝土构件及装配式建筑。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具有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特点,且易于实现建筑部件化、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件(包含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国内众多地区已大规模推广,预制混凝土构件也形成规模化生产,因现场施工需要,预制混凝土构件上需要预留孔洞。
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型工艺一般包括预埋件安装及固定、钢筋骨架绑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脱模起吊等步骤,其中,现有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型方法是将一套管或铁芯安装在预留孔洞的位置,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再取出套管或铁芯形成孔洞。例如,发明专利申请(201710968637.3)公开了一种可拆卸模具组件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案通过在预留孔位置的上方设置横梁来固定套管的方式制作预留孔。该方案一方面不能解决预留孔的防渗漏的要求,而且后期预留孔封堵,需要将孔内的套管清理干净,并在预留孔的外口扩孔;另一方面施工预留孔的套管需要借助工装固定,安装较繁琐,施工要求高,效率较低且成本高,每次施工都需要重新安装及拆卸。同时,构件工装模具过多将影响构件的混凝土平仓、收光和表面的成型质量。
此外,发明专利申请(201710371628.6)公开了一种在预制混凝土件上预留孔洞的方法和安装结构,该方案通过螺栓将铁芯固定在底部模板上,预制混凝土件加工完成后,拆除螺栓,向外抽出铁芯,形成预制混凝土件的预留孔洞。该方案在混凝土初凝时逐个抽出铁芯,由于铁芯硬度高,抽出铁芯时需要掌握好混凝土的凝固状态,稍不注意就会破坏预留孔洞,更严重的会造成混凝土的扰动而影响结构强度,其施工要求高,生产的效率大大降低,每次施工铁芯都需要重新安装及拆卸,安装困难,自动化程度低,不仅如此,在浇筑过程中铁芯的顶部凸出,使得预留孔四周混凝土面难抹平,也影响预制混凝土构件表面的平整度控制和观感质量,而且成孔后下表面即外墙侧孔径小上表面即内墙侧孔径大,形成“内低外高”的孔洞,因而当预制构件的螺杆预留孔受到雨水侵袭时,水具有朝向室内渗漏的趋势,对防水及其不利。
如上所述,现有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型方法及成型模具对装配式建筑生产的自动化、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有较大的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型方法,克服了现有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型工艺中反复安装及拆卸成孔模件的问题,提高了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型方法,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向底模上设置有成孔模件的模壳中浇筑混凝土,养护后形成预制混凝土构件;在脱模阶段中,预制混凝土构件被吊起,成孔模件的骨架上附着的柔性层受力产生弹性形变,使得成孔模件与预制混凝土构件分离,并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形成通孔。
本发明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型方法在脱模阶段中无需拆卸成孔模件,与预制混凝土构件分离后成孔模件仍留在底模上,下一次浇筑前也不需要重新安装成孔模件,钢筋骨架绑扎好后直接向模壳中浇筑混凝土即可,操作简单,施工要求低,能够高效率地制作具有预留孔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对装配式建筑生产的自动化、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非常有利。
优选的,在成孔模件与预制混凝土构件分离的过程中,成孔模件的骨架与柔性层之间的加强线周向绕扎在骨架上,且加强线的一部分嵌入柔性层之中,使得柔性层紧密地附着在骨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昇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昇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59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