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织机经纬线断线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73972.0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1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荣;董波;王光利;黄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海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51/20 | 分类号: | D03D51/20;D03D51/34;D03D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织机 经纬线 断线 检测 方法 系统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圆织机经纬线断线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纱线位置,所述纱线位置包括若干纬纱梭子位置和若干经纱纱锭位置,其中每处纱线位置均对应有一个纱线编号;根据所述纱线位置,检测每处纱线位置对应的纱线,并判断纱线是否断线;若判断为是,则获取所有断线纱线对应的纱线位置,并将获取的纱线位置标记为断线纱线;根据所述断线纱线,获取所述断线纱线对应的纱线编号,并将纱线编号反馈至显示终端。本申请具有自动检测经纬线,以使经纬线断线时能够及时被发现,进而保障圆织机编织正常进行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圆织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织机经纬线断线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圆织机的经纱架上有许多纱锭,依据编织布幅宽和扁丝宽度,使用规定范围数量的经纱。经纱进入圆织机前,由经纱的棕框对经纱进行交叉开口,纬纱梭子在交叉开口中作圆周运动穿过经纱,织成筒布。
相关技术可参考申请公布号为CN11099799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圆织机,其具有主轴、筘、用于供应经纱带的经纱带供应装置、沿着筘旋转的织梭,其中,筘为了导引织梭而具有:上部筘圈,下部筘圈,多个将上部筘圈与下部筘圈连接的筘杆,在筘杆之间设计有用于供经纱带穿过的间隙,用于织梭的两个上部辊子的上部运行面,用于织梭的两个下部辊子的下部运行面,上部的经纱带通孔,和下部的经纱带通孔,因此织梭的两个上部辊子和两个下部辊子在织梭沿着筘旋转时不与经纱带接触,其中,织梭具有:带有上部纵向侧和下部纵向侧的框架,用于在筘的上部运行面上滚动的第一上部辊子和第二上部辊子,用于在筘的下部运行面上滚动的第一下部辊子和第二下部辊子,至少两个用于在筘的基本上竖直的滚动面上滚动的轮子,其中,第一上部辊子和第二上部辊子和第一下部辊子和第二下部辊子分别沿织梭的纵向观察布置在至少两个轮子之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圆织机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经纬线断线的情况,普通圆织机一般是通过人工检查,而由于圆织机工作时纱线组较多,检查人员通过肉眼很难能够及时发现断线情况,此时便会导致圆织机编织错误。
发明内容
为了自动检测经纬线,以使经纬线断线时能够及时被发现,进而保障圆织机编织正常进行,本申请提供一种圆织机经纬线断线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圆织机经纬线断线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圆织机经纬线断线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纱线位置,所述纱线位置包括若干纬纱梭子位置和若干经纱纱锭位置,其中每处纱线位置均对应有一个纱线编号;
根据所述纱线位置,检测每处纱线位置对应的纱线,并判断纱线是否断线;
若判断为是,则获取所有断线对应的纱线位置,并将获取的纱线位置标记为断线纱线;
根据所述断线纱线,获取所述断线纱线对应的纱线编号,并将纱线编号反馈至显示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圆织机工作之前,预先获取圆织机上每处纬纱梭子位置和每处经纱纱锭位置,并对每处纱线位置均进行对应编号;其后在圆织机工作时,便对每处纱线位置进行断线检测,若检测到有断线情况,便能够获取断线所对应的纱线位置,并将该纱线位置对应的额纱线编号反馈给工作人员,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断线情况,从而及时停机维修,保障圆织机编织的正常进行。
可选的,所述获取纱线位置,所述纱线位置包括若干纬纱梭子位置和若干经纱纱锭位置,其中每处纱线位置均对应有一个纱线编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每处纱线位置具体对应的纬纱梭子或经纱纱锭,对纱线编号进行分类,以得到纬纱编号和经纱编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纱线编号根据纱线位置的具体对应经纬线进行分类,从而方便编号的整理,也能够为编号识别提供便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海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海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39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