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北方大棚对虾轮作的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7642.0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1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锚;马士玉;王荣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渤海水产科技(滨州)有限公司;汇泰渤海水产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K63/00;A01K61/13;A01K61/10;A01G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256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北方 大棚 对虾 轮作 养殖 方法 | ||
一种北方大棚对虾轮作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池塘温室搭建、清整消毒、小棚培育、三茬放苗时间、投饲、水质管理、联合增氧、病害防治、三茬捕捞,本发明由海水盐田初级蒸发池改造成单个养殖池,提高虾的成活率,从而大大提高亩产以及总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尤其是南美白对虾、非洲斑节对虾三茬轮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南美白对虾( Penaeus vannamei ),学名凡纳滨对虾,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可在18-32℃,条件下生长。南美白对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达65%以上、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非洲斑节对虾又叫金刚斑节对虾、斑节王、草虾王等,该虾的亲本是来源于非洲的野生斑节对虾。相对于国内目前养殖的斑节对虾而言,其体色较深,头胸甲较为厚实,体长而侧扁,略呈梭形,体色鲜亮;最适合水温为28~34℃,20℃以下摄食明显减少,13℃以下即冻死;广盐性,适应盐度范围在5~30‰,以15~25‰最适,;其耐干和耐低氧能力
南美白对虾和非洲斑节对虾都是我国市民喜欢的虾类,在国内养殖面积非常大,但这两种虾都是暖水性虾类,北方地区,早春和初冬的季节因为水温过低均没有办法养殖该两种虾,需要搭建简易大棚来延长虾的养殖时间;目前北方地区,尤其是山东、河北、天津地区的大水面盐田养殖,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增加了标粗环节,将养殖时间延长;但是由于大棚内在7~8月份,水温较高,可以达到35℃左右,影响了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大棚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北方大棚对虾轮作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来的超过千亩到几千亩,水位60~70cm的海水盐田初级蒸发池改造成单个100~500亩,水位120~150cm。四个边坡10~20米外设置环沟,环沟的宽度20~30米,深度40~60cm。有条件的每个池塘可以设置独立排水系统(称为“非”型),没有条件的可以上游的排水口是下游的进水口,水流呈现“S”型;每个养殖池塘拐角处按照100~200:1设置一个小池塘(简称“标粗池塘”),边坡土工布护坡,池塘底部一字倾斜,水位差50~60cm,平均水位100cm。边坡和池塘底全部使用水泥或者土工膜。标粗池塘用钢管做骨架,盖塑料膜大棚。并且配备好增氧设备;
2.在苗种放养前一个月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对池塘进行全池消毒;苗种在经过为期15-20天的小棚囤养后,放入池塘进行三茬养殖管理;第一茬南美白对虾标粗,在母池塘放苗时间为4月1~5日,规格1.0-1.5cm,每亩放苗200~300万尾,标粗至5月1日左右,通过相连的闸门放养到外池塘;第二茬非洲斑节对虾在水温升至23℃左右,在子池塘放苗按照母池塘的面积计算每亩5万池塘放苗时间为4月20~25日,规格1.0-1.2cm;母池塘标粗南美白对虾苗在外排到大池塘时,由于子池塘保持独有的60cm水深,标粗虾苗全部排放到外池塘后,重新进水,将网取走,子母池塘互通。养殖90~100天,即可达到30克/尾左右。第三茬南美白对虾子池塘放苗时间计划第二茬非洲斑节对虾收获前15~20天,规格1.2-1.5cm,按照母池塘面积每亩放苗4万尾,养殖周期8月1~11月1日;
3.放苗后就直接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此期间每日投饵2次,日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渤海水产科技(滨州)有限公司;汇泰渤海水产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渤海水产科技(滨州)有限公司;汇泰渤海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76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