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药及生物设备的进、排气无菌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67489.1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2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丁学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12 | 分类号: | C12M1/12;C12M1/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涂三民 |
地址: | 21409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药 生物 设备 排气 无菌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药设备的进、排气无菌结构,在制药压力容器的顶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与进气管,在进气管上安装有进气阀与气体过滤除菌器,进气阀设置在气体过滤除菌器的后方,在进气阀后方的进气管上连接有排气管,在排气管上安装有排气阀、单向阀与排风机,排气阀、进气阀以及压力传感器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单向阀设置在排气阀的后方,排风机设置在单向阀的后方,在排风机与单向阀之间的排气管上连接有冷凝管,且冷凝管呈竖直向下设置。本发明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本发明避免气体过滤除菌器使用过程中被药液污染,提高了过滤器的使用寿命。避免被污染过滤器对产品造成的交叉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及生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药及生物设备的进、排气无菌结构。
背景技术
设备控制微生物的技术在制药领域使用广泛,主要用于注射剂产品的制备、储存,生物制品的培养、提纯、储存等。在此工艺步序中必须确保产品在无菌气体的保护下不受外界微生物的影响。
目前,制药及生物行业普遍采用的是进气和排气的无菌呼吸器机构,该结构可以有效的杜绝外界微生物,但最大的问题是呼吸器中的过滤器容易被设备内的药液污染,无法进行过滤器的清洗,形成交叉污染不符合GMP的要求。而且被污染的过滤器长时间工作容易老化,造成过滤器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满足设备无菌进气和无菌排气动作、对相关的进气和排气设备不造成污染、更符合GMP的要求且能延长过滤器使用寿命的进、排气无菌结构。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制药及生物设备的进、排气无菌结构,它包括压力容器、压力传感器、进气管、进气阀、气体过滤除菌器、排气管、排气阀、单向阀、排风机与冷凝管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在制药压力容器的顶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与进气管,在进气管上安装有进气阀与气体过滤除菌器,进气阀设置在气体过滤除菌器的后方,在进气阀后方的进气管上连接有排气管,在排气管上安装有排气阀、单向阀与排风机,排气阀、进气阀以及压力传感器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单向阀设置在排气阀的后方,排风机设置在单向阀的后方,在排风机与单向阀之间的排气管上连接有冷凝管,且冷凝管呈竖直向下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排风机与单向阀之间的排气管向下弯曲,在该弯曲段的最低处连接有所述的冷凝管。
作为优选,所述冷凝管的内径小于排气管的内径。进一步优选,所述排气管的内径与冷凝管的内径之比为(2~4):1。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阀前方的进气管的内径小于进气阀后方的进气管的内径。进一步优选,所述进气阀后方的进气管的内径与进气阀前方的进气管的内径之比为(2~3):1。
作为优选,在制药压力容器上还安装有清洗管,在清洗管上安装有位于制药压力容器内的喷淋球。
本发明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本发明能够避免过滤器被污染的风险,最终避免产品被受污染过滤器的污染,提高了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制药及生物设备的进、排气无菌结构,它包括制药压力容器1、压力传感器2、进气管3、进气阀4、气体过滤除菌器5、排气管6、排气阀7、单向阀8、排风机9与冷凝管10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1;当然,本发明中的制药压力容器1上必须设置常规的进料接口以及排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未经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74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厂区工作人员搜索方法及人员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
- 下一篇:一种垃圾卸料系统